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251.
1.病例选择:食道贲门癌14例,均为癌肿晚期伴重度狭窄不能手术,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0—82岁,平均64.7岁。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 ,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94处病灶中,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93.3%、90.9%、100.0%,总病理符合率为96.1%。结论: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使我们能够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预测癌的浸润深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3.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5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50例,运用传统梯度稀释法进行平板培养及提取粪便DNA后应用SYBR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3种需氧菌和4种厌氧菌的数量以进行菌群分析。结果患者组粪便中需氧菌与厌氧菌菌群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变。需氧菌中患者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明显增加(P〈0.05)。厌氧菌中患者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有程度不同的减少(P〈0.05),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减少更明显;拟杆菌明显增加(P〈0.01),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减少更明显。肠杆菌、肠球菌、小梭菌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平板培养法与定量PCR法结果一致,PCR法较平板培养法更敏感。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拟杆菌数量明显增多,随年龄增加菌群紊乱程度更严重,提示老年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一定关系,针对性的补充益生菌可能是缓解病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4.
基于评价一个地区医疗费用水平的需要,本文引入了相对人均住院费用这个概念,并用它来描述广东省部分地级市的医疗费用水平高低程度。依据数据分析和与美国的比较,本文认为我国的总体医疗费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同等范围,国家政策应重点解决低收入者和疑难重症患者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255.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有关根除Hp的疗法报道很多,但无理想方案[1].本研究根据当地山区农民的特点,采用价廉的雷尼替丁联合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组成三联,每日服2次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发现常规剂量的雷尼替丁对Hp的根除率较差,增加雷尼替丁的剂量可提高Hp的根除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6.
目的:探讨黄参膏对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6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口服黄参膏60ml/天,对照组18例,口服维酶素片2.4g/天,疗程2月,治疗前后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和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黄参膏组服药前后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9.8±9.6%和32.8±16.2%,服药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服药前(P<0.05)。Bcl-2蛋白阳性率治疗前后分别为53.6%和28.6%,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和Bel-2蛋白阳性率在服药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参膏可诱导胃癌癌前病变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57.
目的:了解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与阿霉素偶联,制成阿霉素单抗偶联物,分别通过胃镜下瘤体直接注射,动脉插管灌注和静脉输注三种方法治疗对胃癌的疗效 方法:采用30%氧化葡聚糖偶联法,将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与阿霉素通过葡聚糖Dextran-10按一定程序偶联.将阿霉素单抗偶联物分别通过胃镜下注射、动脉插管灌注和静脉输注三种方法治疗胃癌共同46例 结果:胃镜下注射、动脉插管灌注和静脉输注三种方法的总缓解率分别为46.67%(7/15),56.25%(9/16)和33.33%(5/15)出现毒副反应的例数分别3例,5例和6例.统计学比较,胃镜下注射组疗效与动脉插管灌注组无明显差异(p>0 05),比静脉输注组效果好(p<0.05),而毒副作用方而则前组明显少于后两组(P<0.05)结论:胃镜下瘤体直接注射与动脉插管灌注单抗偶联化疗药物治疗胃癌效果好,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58.
目的:了解细胞增殖及基因bcl-2、p53的表达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这一演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PCNA指数分别为11.3 % ±2.2% 、18.9% ±6.5% 、20.33% ±7.3% 、40. 03% ±10.6% 、53.08% ±10.9% 和72.44% ±38.4% ;bcl-2表达分别为10.0% 、23.3% 、40.0%、56.7% 、85.7% 和46.7%;p53蛋白表达分别为0% 、0% 、0% 、4.3%、14.3% 和53.3% 。各期病变中的这三项指标绝大多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1)在胃癌演化过程中,PCNA呈持续上升趋势。(2)在胃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呈反向关系,前者可能是胃癌早期的行为,后者则可能是胄癌中晚期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