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01.
目的探讨儿童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植入前后凝血机能的变化及ASD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例儿童ASD患者介入封堵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imer)浓度。结果与封堵术前比较,血浆F1+2、t-PA、D-dimer浓度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日较术前水平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β-TG术后即刻明显升高,术后1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儿童A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了凝血酶、纤溶系统的激活及血小板的活化,短期内恢复至术前水平;儿童ASD介入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抗凝已足够;介入治疗A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 -1)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干预效应。方法: 35例CHF患者服用缬沙坦8周,并检测用药前、后外周血CEC、BNP、ET-1、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6-Keto -PGFI1α的含量,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CEC、血浆ET-1、Ang Ⅱ及BNP水平明显升高,6 -K-PGF1α。明显降低(P均<0.01)。缬沙坦治疗使CEC、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降低及Ang Ⅱ与6-Keto -PGF1α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缬沙坦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家兔血管增生及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评价加速性AS早期家兔血管组织学、PCNA及MAPK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AS组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内膜PCNA阳性细胞数及MAPK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积分值均显著增加,氯沙坦干预组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较AS组显著下降,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血管壁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001).结论氯沙坦干预可抑制血管增生时MAPK蛋白表达,减轻加速性AS病变血管内膜增生,从而可能在防治AS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4.
国产辛伐他汀与舒降之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外源必睾酮对雄性高脂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和治疗组(环苡丙酸睾酮,2.5mg/kg,肌注),12周后分别测定血脂、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及肝脏和主 度含量,光镜检查主动脉内膜形态。结果表明,治疗组与高脂组相比,血浆脂质及脂蛋白水平相差不显著,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治疗组肝脏脂质含量低于高脂组,而主动脉脂质含量高于高脂组,治  相似文献   
305.
巨大胎儿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红  覃军 《广西医学》2006,28(6):895-89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期营养的加强。巨大胎儿的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巨大胎儿可使难产率增加,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并发症,是产科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06.
小鼠颈动脉损伤新生内膜增生与局部转录因子Id1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Id1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壁的动态表达及在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昆明小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血管损伤后7天、14天及28天组。HE染色评价血管内膜增生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血管壁Id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很小,损伤7天组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损伤14天组和28天组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高于7天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颈动脉血管壁Id1 mRNA和蛋白表达很低,损伤后7天血管壁I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损伤14天Id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7天组(P0.05),但损伤28天组Id1 mRNA和蛋白表达较14天组有所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血管壁Id1表达很弱;随血管损伤时间延长Id1表达逐渐增强,14天达到高峰,28天表达出现减弱。结论颈动脉损伤后局部Id1表达动态改变伴随血管损伤新生内膜增生的变化,提示转录因子Id1可能参与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30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D、CD5抗原样蛋白(CD5L)、补体C3、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确诊的55例MPP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该院就诊的55例MPP但无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素D、CD5L、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结果 观察组维生素D、CD5L低于对照组,补体C3、补体C4、IgG、IgM、IgE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PEF低于对照组,TNF-α、MMP-2、MMP-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08.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该基础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第1天剂量为10 mg/kg,第2~5天剂量为5 mg/kg,5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第1~2天剂量为1.5~2.0 mg/kg,1次/d,第3天调整剂量为1 mg/kg,之后1周内逐渐降低剂量至停药为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  相似文献   
309.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IBA)合并呼吸道感染(RI)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135例IBA患儿,根据是否合并RI分为RI组82例和非RI组53例,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检测RI组患儿痰液样本的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BA合并RI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82例RI患儿共检出病原菌88株,占比前三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8.86%)、肺炎克雷伯菌(15.91%)和鲍氏不动杆菌(9.09%),3种优势菌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初次使用抗菌药物年龄≤0.5岁、住院时间>14 d、有静脉糖皮质激素应用是IBA患儿合并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良好,预测IBA患儿合并R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  相似文献   
310.
目的 研究维生素D3辅助糖皮质激素对小儿支气管哮喘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观察各组患儿喘息、胸闷、气促及咳嗽症状持续时间,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后TLR4和NF-κB mRNA表达,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气道炎症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每秒呼气峰流速(PEF)及FEV1/FVC值]。结果 A组喘息、胸闷、气促及咳嗽症状持续时间短于B组和C组(P <0.05),B组短于C组(P <0.05)。A组治疗前后TLR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