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制备和鉴定人卵巢癌cDNA文库筛选到的肿瘤相关抗原OVA66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手段。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pET32bOVA66重组表达质粒,经大肠杆菌诱导表达OVA66融合蛋白,利用NiTED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HisOVA66融合蛋白;采用经典的杂交瘤技术制备OVA66单克隆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并对OVA66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方法中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bOVA66,并诱导表达和纯化OVA66融合蛋白。制备获得两株小鼠OVA66单克隆抗体杂交廇细胞株5F4和4G9。两株细胞分泌的抗体亚类均为IgG1,轻链为κ型,亲和力常数Ka分别为2.96×1010和0.4×1010L/mol,初步表位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针对不同的抗原表位;两株抗体均可以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OVA66的表达,5F4还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OVA66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两株特异性的小鼠OVA66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OVA66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C225单用及与DDP联用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0只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225组、DDP组和C225+DDP组,每组各10只.各组裸鼠分别经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C225(1 mg·只-1·次-1)、DDP(5 mg·kg-1·次-1)和C225+DDP,每周2次,共4周.实验结束时,将移植瘤完整取出,测量瘤体体积,计算抑瘤率;镜检移植瘤组织和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药单用及联用后对p27Kip1、cyclin D1在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表达的影响.结果: C225组、DDP组和C225+DDP组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37.14%、46.96%和69.32%;镜下可见对照组的癌细胞生长旺盛,异型性高,而各治疗组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减少,间质增加,DDP组与C225+DDP组可见瘤组织大量坏死,联用组尤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27Kip1的表达率在C225组与C225+DDP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DDP组与对照组结果一致.cyclin D1的表达率经C225单用及与DDP联用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而DD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25可能通过上调p27Kip1水平,并抑制cyclin D1表达来影响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C225和DDP联合用药的抑瘤率高于单一用药,可能和C225能提高DDP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γδ+T细胞和天然杀作细胞(NK)功能的变化,以及探讨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γδ+T细胞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法,分析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γδ+T细胞细胞及NK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组)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CD56^ 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疾病组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于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疾病组的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具有负调节作用。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下,处于被抑制状态,提示患者的腹腔液中,可能在γδ+T细胞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表达HLA分子及IFN-γ的调控作用。检测TIL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PBMC比较。方法 采用FACS检测细胞表达的CD抗原,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细胞HLA-Ⅰ,Ⅱ类分子的表达。以IFN-γ诱导建系的卵巢癌细胞表达HLA分子。结果 明细胞癌患者TIL细胞中的T细胞明显多于大肠癌患者。肿瘤患者PBMC中的T细胞数少于正常对照;肿瘤组织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HLA-Ⅱ类抗原泊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较,大肠癌患者比肾细胞癌患者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更低。IFN-γ可诱导建系卵巢癌细胞表达HLA-Ⅰ类抗原,但不能诱导HLA-Ⅱ类抗原的表达。结论 肿瘤组织HLA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组织中TIL的数有关;IFN-γ能选择性地诱导卵巢癌细胞表达HLA-Ⅰ类分子,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MHC-I类分子在诱导异体肾癌特异性 CTL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HC-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人肾癌细胞诱导肾癌细胞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用经照射的HLA-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人肾癌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诱导外周血CTL,并分析其表型及杀伤效应。结果11例肾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HLA匹配的肾癌细胞刺激后,诱导的CTL细胞主要以TCRαβ+、CD8+为主,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用MHC-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肾癌细胞可诱导肿瘤特异性、并具有明显杀伤活性的的CTL。  相似文献   
26.
三苯氧胺对肿瘤细胞的体外逆转耐药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可行性。 方法 以TAM联合化疗药物盐酸长春新碱 (VCR) ,羟基喜树碱 (HCPT)治疗人耐药肿瘤细胞KBv2 0 0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 ,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 ,荧光显微镜HT染色法对KBv2 0 0细胞行抑制率和凋亡率检测。 结果 单独应用 10 μg/ml的TAM无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而TAM联合化疗药物VCR、HCPT后 ,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明显增加 (t =5 6 6 3,P <0 0 1;t =2 919,P <0 0 1)。 结论TAM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KBv2 0 0对VCR ,HCPT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抑平舒(国产)与西那普利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4名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2.5mg抑平舒与西那普利,采用以14C-HL为ACE底物的放射酶分析法测定血药对ACE的抑制率及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以AUC0→∞与Cmax/AU0→∞为指标,用t检验法分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两者的药-时曲线可用二室模型拟合,两者的Cmax(ng·ml-1)分别为82.4与83.5;tmax(h)分别为2.3与2.3;AUc0→∞(ng·ml1·h)分别为1759.0与2162.9;1max(%)分别为97.11与97.49。两者AU0→∞与Cmax/AUC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平舒与西那普利为生物等效制剂,抑平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1.3%。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受体(TCR)V区基因限制性取用。方法 应用PCR特异性扩增、Southernblot及DIG杂交等方法检测在SLE患者的正常人外周血中TCRγ链、δ链V区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发现SLE患者在Vγ基因、Vδ基因均表现出限制性取用在7例SLE患者中均未检测到VγⅡ、Vδ4、Vδ6。结论 提示SLE患者TCRγδ链基因组的变可能造成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 方法 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 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生长受限,IFN-γ可诱导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死亡。 结论 转导CⅡTA基因能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0.
应用人白细胞抗原-A2阳笥黑色素瘤病人的瘤块中分离得到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进行HLA-A2限制性TIL抗人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TIL对自身和同种本的HLA-A^+2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对HLA-A^-2黑色素瘤细胞及HLA-A^+2非黑色素瘤细胞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