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经手术证实的肝肿瘤患者术前均行MSCT,采用增强双期扫描,并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完成三维成像,同时将影像结果与术中结果对照,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合适的扫描和增强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能可靠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术前准确评估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推移、压迫、包绕或浸润,有利于肝肿瘤的术前可切除性和保留肝容积评估及术中导向。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的显示肝肿瘤的信息,对制定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HA(0,25,50,100,200 μmol/L)分别作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分别用流式细胞仪、real-time PCR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梯度浓度的DHA作用 Bel-7402细胞48 h后的凋亡情况、Bim基因表达和caspase-3活性。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DHA作用后,Bel-7402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均P<0.05);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均P<0.05),但无明显时间依赖性(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48 h后,Bel-7402细胞凋亡率、Bim基因表达和caspase-3的活性均明显增加,且均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DHA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9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YKL-4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及11例非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RT-PCR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90±0.29比0.36±0.18;P< 0.05).Western blot结果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13±0.21比0.44±0.15;P<0.05).原发性肝癌组织中YKL-40蛋白的阳性率(61.43%,43/70),高于非肝癌组织(27.27%,3/11),(P<0.05).YKL-40表达与肿瘤包膜、TNM分期及肿瘤转移相关(P=0.003,0.023,0.003),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HBsAg状态、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YKL-40表达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预后差(x2 =15.715,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YKL-40蛋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YKL-40参与肝癌恶性进展,可以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使用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肝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60岁以上肝癌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1次/12 h,连续3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均根据镇痛需要追加药物曲马多使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不超过3分。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试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多个时间点血S-100β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皮质醇及血氨含量。 结果:两组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5% vs. 25.0%,P<0.05)。两组皮质醇、IL-4及血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S-100β蛋白、IL-6、TNF-α、IL-1β、CRP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范围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但其中观察组术后S-100β蛋白、IL-6水平的升高程度分别在24和48 h内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帕瑞昔布钠有助于改善老年肝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机制可能与其降低S-100β和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超声吸引刀(CUSA)结合单极电凝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行肝切除的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运用CUSA结合电凝(CUSA组)行肝切除67例,钳夹法(CC组)行肝切除8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USA组行肝门阻断14例,CC组行肝门阻断70例;CUSA组与CC组相比,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增加;手术死亡率无差别.结论 运用CUSA结合单极电凝行肝癌肝切除,尽管手术时间有所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但其术野相对清晰,对肝组织损害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快,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癌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56.
背景与目的: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GMFB)是一种17 kDa、高度保守的脑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GMFB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GMFB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检测GMF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以及Ki-67表达的关系,探讨GMFB在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qRT-PCR和Western bolt方法检测36对新鲜冷冻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MF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91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GMFB和Ki-67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GMFB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以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qRT-PCR和Western bolt结果显示,HCC组织中GMFB 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升高(均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MFB和Ki-67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均P0.001);GMFB的表达与HCC微血管侵犯(P=0.045)、Edmondson分级(P=0.032)、BCLC分期(P=0.012)明显有关;在HCC组织中,GMFB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265,P=0.01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MFB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短于GMFB阴性表达患者(DFS:4.52个月vs.10.48个月,P=0.001;OS:27.67个月vs.39.75个月,P=0.007);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MFB与Ki-67的表达上调是影响HCC患者DFS(HR=0.441,95% CI=0.242~0.801,P=0.007;HR=1.818,95% CI=1.012~3.269,P=0.046)与OS(HR=0.504,95% CI=0.287~0.886,P=0.017;HR=1.787,95% CI=1.083~2.935,P=0.02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MFB在HCC中呈现高表达,且与HCC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GMFB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故推测其可能通过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7.
肝脏外科疾病类型繁多,临床诊疗操作难度高,转变传统实习带教模式势在必行。角色扮演在增加师生互动的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不失为肝脏外科临床带教模式的一种有益创新。  相似文献   
58.
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5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8/2009-11行肝切除的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精细肝切除组)53例,传统肝切除术(传统肝切除组)7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切缘癌残留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233.2 min±90.2 min vs 138.4 min ±42.0 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缘癌残留率低(1.9%vs13.9%,P<0.05),住院时间短(12.2d±2.1dvs14.7d±3.5d,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4.8U/L±127.4U/Lvs714.6U/L±216.4U/L,P<0.05)、总胆红素水平低(25.3μmol/L±8.0μmol/Lvs 33.0μmol/L±10.0μmol/L,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9.4% vs23.6%,P<0.05).34例随访1年以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8.3%vs40.9%,P<0.05),1年生存率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相比传统的肝切除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腹腔镜超声与开腹超声引导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微波消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行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46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腹腔镜组)21例,开腹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开腹组)2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肿瘤完全消融率差异。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P0.001)、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P=0.0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P=0.009)、术后住院时间短(P=0.005);而手术时间、消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肿瘤完全消融率均无明显差别。结论腹腔镜超声与开腹超声引导肝癌微波消融均安全、有效,腹腔镜超声引导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但应严格把握其指证。  相似文献   
60.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