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对比通脉养心丸干预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其中脱失3例,最终纳入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性较大,经过通脉养心丸的治疗,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内皮素升高,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下降(P0.05)。整体炎症因子水平有下降趋势。[结论]通脉养心丸调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生化基础与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有关,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宗气不足证现代医案的处方配伍用药与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文献中的宗气不足证医案,建立宗气不足证医案诊疗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及复杂网络分析现代宗气不足证医案常用药物、药物功效、性味归经、药对与组方规律。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医案131例,其使用中药共191味,中药使用频次总计1555次。其中治疗宗气不足证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黄芪(93.1%)、升麻(72.5%)、柴胡(72.5%)与桔梗(63.4%);其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归肺脾胃经为主。关联频度较高的药对为黄芪+柴胡、黄芪+升麻、升麻+柴胡、黄芪+桔梗等(关联频度分别为95、95、90与83)。核心处方为升陷汤合四君子汤。结论:现代医家治疗宗气不足证以升补宗气为根本大法,其中黄芪为补益宗气之首选药,升麻、柴胡为升提宗气的要药。药物配伍规律体现为升补相济、敛散相得等,治疗处方以升陷汤为基础方,并合用四君子汤共奏升补宗气之功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3个数据库中关于健康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文献共71篇,建立文献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纳入文献中应用的健康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知信行模式、跨理论模型/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等11种。其中最多的为知信行模式(占29.6%);②纳入文献研究人群例数共6158例,包括患病人群、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者家属,其中患病人群主要为慢病人群(30篇)。且不同研究对象选用的健康行为理论有所差异;③纳入文献的研究目的包括行为干预、行为解释、行为预测,其中行为干预占最多(94.4%)。而不同研究目的所选用的健康行为理论不同;④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量表、替代指标、结局指标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量表,占72.3%。结论: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预测和干预健康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整体上以理论指导的健康行为研究不多,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尚未得到重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建议根据理论自身属性、目标人群特征及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健康行为理论,且要建立多层次、连续、多维的综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了解公安人员人体成分的均衡情况,积极预防亚健康.方法 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771名公安人员进行人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男性公安人员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女性(P<0.01),而身体质量指数及肥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P<0.05),并且男女性均以下肢脂肪含量最高,躯干次之,上肢最低.以体脂肪百分比(BF%)评价肥胖,男性肥胖率为10.08%,女性为45.59%.以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肥胖,男性超重率为44.09%,女性为20.59%;男性肥胖率为8.35%,女性为0.74%.以肥胖程度评价(OBD),男性超重率为21.73%,女性为4.41%;男性肥胖率为11.65%,女性为1.47%.结论 公安人员的超重、脂肪含量超标应加以重视,需合理膳食,积极运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120例受试者溢脉、聚脉、韧脉、紊脉4种基本脉象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的一致性及其自身重复性.结果: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59,0.945,0.957和0.898;特异度分别为0.875,0.8,0.907和0.833; Kappa值分别为0.733,0.631,0.763和0.549;正确率为0.867,0.933,0.917和0.892;Youden指数分别为0.734,0.745,0.864和0.731.其自身两次重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81.7%.结论: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四脉诊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一直在探讨重构适应新形势的医学科研体系。2011年10月,笔者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赴法国家医学临床研究基地培训团,对法国临床科研体系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其在医院及科研院所科研体制方面的探索和成效印象深刻。通过系统分析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和临床研究体系的代表——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研究体系,笔者体会到,基础研究应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专利化加上定制科技产品,能够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很好地紧密结合起来;区域化合作已经成为提升医疗、科研与教育培训发展水平的基本实践模式;专业化分工和部门协调,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对于建立中医药创新技术体系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着眼点进行探索:以大型科研院所和大学为突破口,加强系统内部优势资源整合;以高水平的科研方法学团队为核心,建立一批新型区域临床研究中心;以临床需求和理论建设为导向,改进基础研究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37.
证候目前已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症状与体征量化后的中医证候记分近些年来已广泛用于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但因其存在所测量的结局层面定位不清、诊断与评价属性混淆、证候动态变化测量困难等关键科学问题未能解决而备受争议。着力研究并逐渐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证候疗效评价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8.
通过数据挖掘,揭示组分与组分、组分与证型的关系,从组分层面解析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基于病证结合采用组分中药治疗疾病提供依据。通过对近20年期刊文献数据中关键点的采集及结构化加工,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及相关组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挖掘分析。结果筛选出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关联度较高的组分配伍,发现了新的配伍形式,印证或推测出构成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或可能的组分配伍,揭示组分配伍与疾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可为组分配伍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组分中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究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脱失4例,最终入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丹蒌片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较大,通过丹蒌方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论]丹蒌方干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机制与调节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凝血功能、金属蛋白酶有关,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慢性心衰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从心衰康复的五大处方出发,梳理了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心衰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医药可在慢性心衰康复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其中,中药治疗仍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可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康复治疗。传统体育疗法并调形、神、息,且对患者自身要求相对较低,适合于心衰人群的康复训练。中医心理治疗可通过心理疏导结合躯体的治疗,达到身心同调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促进戒烟、缓解戒断综合症方面有明显效果。药膳的使用可在均衡营养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作为营养处方中的一部分。结论:中医药用于慢性心衰的康复治疗有其优势,中西医结合进行心衰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