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7篇
  2023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1979年我国对16个省市近20万汉族大、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调查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发展变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自1985年开始,每5~6年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至今已进行4次,分别在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目前2005年调研工作已经启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22岁在校大、中、小学生,还包括20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调查采用整群抽样,即首先确定调研点校,再以年级分层,以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历年调研点校原则上要求保持一致。检测指标包括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以及青春期发育指标(男生首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等共27项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中学生使用网络情况;探索网络使用对大中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影响;为今后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区的575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网络成瘾率为6.3%、高中生为8.2%、大学生为8.0%;初中生、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玩电子游戏时间、使用网络时间超过4h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初中生上网主要目的是多媒体娱乐和查阅学习资料,高中生主要是多媒体娱乐和聊天,而大学生则为聊天、浏览新闻和多媒体娱乐;网络成瘾者在玩游戏、聊天、参加BBS论坛、多媒体娱乐以及"其他"方面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不同学段学生中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社会能力得分均低于非成瘾者。[结论]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业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议加大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力度,并对有网络成瘾倾向者早期进行生活技能干预,以增强其心理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高中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的109 754名城市高中生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自填方式。结果 109 754名城市高中生中,55.3%的学生曾从学校接受过艾滋病教育,79.0%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原体",68.6%的学生"不同意将感染艾滋病的同学隔离",66.0%的学生表示"会像以前那样和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继续来往"。各省之间艾滋病预防教育差异较大,职业高中学生在学校接受艾滋病教育和反歧视态度的报告率,均低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P<0.01);社会经济水平好的地区反歧视态度较高(P<0.01)。结论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的覆盖率还不够,还应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艾滋病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34.
1985~2005年中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0年间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 方法:选择1985、1995和200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身高和体重为指标,应用LMS方法绘制我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的第5、第50、第95百分位曲线,并进行比较。 结果:1985~199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1、3.5、2.2和2.8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2、1.9、2.0和1.3 kg;1995~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2.0、2.3、1.3和1.7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1、1.9、1.7和1.2 kg。20年间, 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增长的主要表现为:(1)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增长;(2)身高和体重的第9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0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3)乡村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平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4)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小于各年龄组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5)1995~2005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明显小于1985~1995年,但1995~2005年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大于1985~1995年。 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呈快速生长趋势,发育较好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1991-2014年我国藏族7~18岁学生营养不良的长期变化趋势,为藏族学生营养不良防控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1、1995、2000、2005、2010和2014共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使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判断营养不良,分性别、年龄描述藏族7~18岁学生营养不良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 1991-2014年间,藏族7~18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和中重度营养不良构成比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营养不良率由50.53%下降到26.67%,下降接近了50%,中重度营养不良构成比从20.07%下降至12.09%。1991-2014年间,不同性别和年龄组营养不良率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基本平行。男、女生营养不良率分别从49.07%和51.97%下降至24.79%和28.57%,7~9、10~12、13~15、16~18岁营养不良率分别从39.76%、47.83%、59.09%和55.41%下降至20.66%、25.66%、33.55%和27.50%。历年女生营养不良率比男生高2.31~6.22个百分点,低年龄组营养不良率低于高年龄组,中重度营养不良构成比也有类似规律。结论 西藏藏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仍居高位,需进一步加强营养不良防控工作,并以中学生、女生为营养不良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1985-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杳资料,对蒙古族、同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15个少数民族7~18岁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及素质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部分指标均有所提高,但也有部分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部分少数民族男女生速度素质明显提高,但耐力素质和肺活量出现显著的下降;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较好;朝鲜族男女学生各项运动素质出现全面下降.例如,柯尔克孜族学生在肺活量水平和速度素质方面表现突出;维吾尔族学生体格发育和肺活量水平相对较高,但在跑、跳等方面较差,反映下肢爆发力是其弱项;相反,黎族和壮族男女学生在跑、跳、男生肩背肌肉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素质.结论 各少数民族学生在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方面具备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7.
近20年来,我院诊治食管异物并发症48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4~78岁。病程2~25d,平均6.2d。异物种类:骨类(包括肉类和鱼刺)42例,假牙2例,其它4例(碎瓷片、铁片、枪式打火机、果核各1例)。并发症:食管炎32例,食管穿孔8例,颈段食管周围脓肿4例,纵隔脓肿2例,主动脉食管疾1例,声嘶1例。48例并发症中治愈45例,死亡3例。2讨论引起并发症的食管异物多为坚硬、尖刺性异物,如肉骨、鱼刺、假牙等。而且大多数患者在误吞异物后有强吞食物史,使食管损伤加重,如果就诊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可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我国中学生近30年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趋势,为国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38 523 名13~18岁中学生,根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分析身高,体质量,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体质健康达标优秀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综合评分定义,≥90.0 分为优秀.采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年度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的差异,绘制地图比较不同年度各省份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的分布变化.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3~18岁学生平均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断增长,而平均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波动较大.总体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1995 年的4.4%,然后持续下降至2005年的1.1%,2010年反弹了0.6 个百分点,2014年继续提高,达到2.2%.近30年来,男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一直高于女生(P<0.001), 13~15岁初中生优秀率始终高于16~18岁高中生(P<0.001),东部地区优秀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P<0.001).1985年仅个别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1%, 2005年几乎一半省份(14/30)的达标优秀率<1%, 2014年有所好转,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较高,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偏低.结论: 近30年来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呈波动趋势,距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差距较大,各地区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9.
40.
中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生长迟缓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我国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生长迟缓现况,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26个少数民族7~18岁学生,根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判断生长迟缓,对各少数民族学生成年身高和生长迟缓现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我国26个少数民族男生18岁身高为(168.3±6.8)cm,女生为(156.2±5.9)cm。26个少数民族男生合并生长迟缓率均为5.4%,女生合并生长迟缓率为5.1%。水族学生生长迟缓率最高(男生:24.5%,女生:23.0%),回族学生生长迟缓率最低(男生:0.1%,女生:0.3%)。男、女生生长迟缓率均超过平均水平的9个少数民族中,布依族男生、傈僳族女生和哈尼族女生在4个年龄组生长迟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撒拉族学生生长迟缓集中在7~9岁年龄组,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生长迟缓大多集中在较高年龄组。西南地区学生生长迟缓率最高(8.1%),明显高于华北地区(0.8%)学生(OR=10.6,95% CI:7.8~14.4)。7~17岁生长迟缓率与18岁身高呈显著负相关(男生:r=-0.811,P<0.001;女生:r=-0.715,P<0.001)。结论 2014年我国26个少数民族学生18岁平均身高民族间差异较大。总体而言,男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前5位的民族分别为水族、佤族、布依族、瑶族和彝族,女生生长迟缓检出率前5位的民族分别为水族、瑶族、布依族、佤族和苗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当针对生长迟缓率较高的民族和地区进行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