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涉及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主动脉弓部手术常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操作复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以及预后变差~([1])。应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ear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构建大鼠骨桥蛋白(OPN)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针对OPN基因的不同部位设计3对shRNA的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KO.1中,构建靶向OP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LKO.1-OPN-shRNA,检测并筛选最佳抑制效率的shRNA干扰载体.并将其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SMCs OPN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SMC OPN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OPN基因后对VSMC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靶向OPN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OPN-shRNA转染后可显著抑制VSMCs的OP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O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中以PLKO.1-OPN2-shRNA最为明显,达到90%以上;转染PLKO.1-OPN2-shRNA后72 h的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A)值=0.365 ±0.011]明显低于未处理组(A值=0.941±0.028)和阴性对照组细胞(A值=0.941±0.040,P<0.05);而早期细胞凋亡率(20.44±2.69)%和晚期细胞凋亡率(16.79±1.01)%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最佳抑制效率的靶向OPN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1-OPN2-shRNA,该载体能有效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3.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并存的病人 ,需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 ,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技术要求高。我们近 2年共施行此类手术 2 3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2 3例中男 2 0例 ,女 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 4 5岁。 1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 ,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7例心肌缺血同时合并瓣膜病变。 2 3例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13例 ,双支病变 6例 ,三支病变 4例。左室造影发现室壁瘤 3例。合并高血压病 9例 ,糖尿病 6例 ,有心衰史者 8例 ,心房纤颤 11例。手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5~ 87mm ,平…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将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的21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两组,CABG组:9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OPCAB组:120例,行OPCAB。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损害、再血管化指数、移植血管血流量、呼吸机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等。结果两组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两组在死亡率、冠状动脉内膜剥脱率、心房颤动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再血管化指数、移植血管血流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PCAB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Cr〉100μmol/L)、呼吸机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均少于或低于CABG组(P〈0.05)。结论OPCAB适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而且在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减轻肾功能损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可调式房间隔内漏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术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7例重度CHD患儿。男19例,女8例;年龄4~14岁;体质量13.7~42.0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Ebstein畸形伴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有双向分流的重度PH的CHD,常规手术属于禁忌证。结果经可调式房间隔造瘘和畸形矫正处理,14例手术结束关胸时闭合造瘘口,7例术后第2天、3例第3天闭合造瘘口,1例第4天闭合,但术后并脓胸,感染控制后出院,1例VSD造瘘口永久开放,1例PDA术后死于低心排。手术总有效率92.6%,接近常规手术效果和风险。结论可调式房间隔造瘘术简便易行,能有效控制术后PH风险,为多数近终末期分流型CHD创造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别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进行吻合。结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损伤小;而积极的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练快速的应急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23例病人中1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3例,其余为多支病变。2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室壁瘤手术3例,瓣膜置换24个,瓣膜成形6例次,人均搭桥1.74支。手术后低心排2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23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8.
连续1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回顾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170例(男152例,女18例;年龄35-80岁,平均66.7岁)冠心病病人中97%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1例左室射血分数≤45%,其中21例〈30%。84%病人心绞痛CCSⅢ-Ⅳ级。除1例在左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余均为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CABG。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心肺转流期间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单瓣膜置换术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拟择期行单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4例。心肺转流期间对照组静脉微泵输注丙泊酚4~6 mg·kg-1·h-1;静吸复合组静脉微泵输注丙泊酚2~3 mg·kg-1·h-1,同时经膜式氧合器吸入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七氟醚组经膜式氧合器吸入1~1.5 MAC七氟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主动脉阻断后5 min(T2)、心肺转流30 min(T3)和停机后30 min(T4)共4个时点记录rSO2。于术前1 d和术后7 d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复合组与七氟醚组在T3、T4时点rSO2均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肺转流期间吸入一定浓度七氟醚可提高rSO2,但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