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数据挖掘当代名老中医对病毒性肝炎辨证治疗的经验,从期刊文献及著作中分析本病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纳入的42篇文献及32本著作中涉及当代名老中医辨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期刊文献及著作共涉及26种证型,实证当中湿热蕴结、气滞血瘀2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虚证当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2个证型出现频次最多,针对这4个证型,分别常采用茵陈蒿汤、丹参饮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味、一贯煎等方剂。结论:根据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挖掘表明,病毒性肺炎最常见证型可能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并根据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为病毒性肝炎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在挖掘和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防治传染病经验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张老虽年过古稀,却精神饱满、态度和蔼、待客如宾,令人可亲可敬.他向我们讲述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作出的贡献,以及自己五十余年来运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思路及经验,言辞意味深长,蕴含着张老对中医浓厚的情感.访谈结束,细细品味张老的经验传授,回味无穷,这是老一辈中医家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是经岁月洗礼沉淀而成的精髓.于此,将张老防治传染病学术思想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23.
中风是当今世界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占85%。随着针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整体的微单位——神经血管单元(NVU)整合靶点疗法的应用,可增殖分化为不同神经类细胞的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突显。目前研究表明,中药促进干细胞动员、增殖、分化,可能是通过影响miRNA的调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配伍及方证规律。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医案,采用SPSS Clementine统计软件进行病因与中药、证候与中药、症状与中药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从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医案72则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提示:风邪所致流行性感冒与连翘、金银花和桂枝关联度较高,火邪与连翘、金银花关联度较高,寒邪与桂枝、麻黄关联度较高,暑邪与香薷关联度较高;风热犯表证与连翘、金银花和黄芩关联度较高,风寒束表证与桂枝关联度较高。恶寒症状与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关联度较高;发热症状与连翘、金银花、黄芩、柴胡关联度较高;头痛与羌活、桂枝关联度较高;喷嚏、鼻塞流涕与荆芥、防风、麻黄关联度较高;咳嗽与桔梗、百部、黄芩、天花粉关联度较高。结论关联规则能挖掘名老中医关于流行性感冒病因与中药、证候与中药、症状与中药之间的对应规律,其结果得出的中药配伍及方证规律有助于指导流行性感冒的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25.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概念的提出,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提供了新靶点,即应针对包括神经元、微循环及神经胶质在内的整体进行治疗,弥补以往单一针对神经元或血管治疗的局限性。同时,国内外针对AIS后NVU保护的药物研究陆续展开,临床试验存在诸多失败。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及整体调节的优势特点,符合靶向NVU多靶点整体治疗的临床要求。目前中医药靶向NVU治疗AIS的临床研究极少,亦缺乏规范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更少有针对中医药改善AIS NVU损伤的血液标记物的临床研究。笔者从上述多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中医药靶向NVU治疗AIS的临床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简称SSS)是临床常见而又难治性疾病 ,目前中医药治疗病窦以内治法为主 ,根据文献报道 ,笔者将其分为辨证分型、中成药和专病专方及中药针剂治疗四方面。现将近 5年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  李氏[1] 将其分为 4型 :①阳虚失运 :用自拟温阳益气复脉汤 (丹参 18g ,红参15 g ,枸杞子 12 g ,制附子 10g ,细辛 6~15 g ,肉桂 6~ 9g ,甘草 6g ,细辛 3~ 15 g ,炙麻黄 6g)加减 ;②气虚血瘀 :用自拟活血复脉汤 (炙黄芪、丹参各 15~ 3 0 g ,当归 12g ,人参 4~ 15 g ,肉桂 6~ 9g ,甘草6g ,…  相似文献   
27.
急性心肌梗死65例辨证分型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医辨证分型情况,以及分型与并发症、预后的关系,提出建设性干预对策。方法:65例AMI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气滞血淤证、痰浊闭塞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构成比依次为30.77%、53.83%、12.31%、3.07%,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律失常构成比依次为34.88%、46.51%、18.61%、0;心力衰竭构成比依为9.09%、18.18%、54.55%、18.18%;心源性休克构成比依次为0.02%、40%;③四个证型构成比依次10.00%、8.57%、12.50%、0。结论:AMI的中医辨证分型中,痰浊闭塞证、气滞血淤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四证构成比依次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构成比最高分别为痰浊闭塞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四证构成比依次减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休克构成比最高分别是为痰浊闭塞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证、病死率则以阳气虚证最少。  相似文献   
28.
罗翌  华荣  刘涛  钟世杰 《新中医》2001,33(2):33-34
通过对181例急性中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不同病类证候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急性中风病并发MODS与其不同病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中风病中脏腑与中经络类并发MODS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阳闭证并发MODS发生率高于阴闭证、脱证,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经络各证间并发MODS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风病中脏腑阳闭证易并发MODS,早期见肺胃损伤兼夹痰热腑实证可能与中风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阶段的病理变化相关。及时应用清热化疾通腑醒神法时阻断SIRS的序贯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9.
237例恶性肿瘤的急诊症状特点及中西医治疗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  罗翌  刘涛 《新中医》2001,33(3):33-35
观察237例恶性肿瘤患者急诊多以呼吸困难、发热、癌痛、颅内高压症、出血、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等就诊。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通过对急诊科恶性肿瘤的就诊特点及相关治疗措施分析,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胆囊收缩素与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荣  罗翌  黄培新 《新中医》2001,33(7):5-6
从胆囊收缩素(CCK)角度探讨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机理及通腑化疗治疗的作用机制。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最常见的证候之一。通腑化痰法已成为中风病的治疗在法之一,脑内CCK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而CCK阳性神经元减少阶段正好和临床上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形成阶段相吻合,因此,推测CCK在痰热腑实证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腑化痰法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调节体内CCK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