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32篇
  1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瞳孔反射检查的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的瞳孔反射检查,探讨瞳孔反射检查的可重复性.方法用瞳孔测试仪(pupillometer)检测正常人100例(200只眼)的瞳孔对光反射.检测对象年龄12~66岁,平均31岁,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测试者甲与测试者乙应用相同仪器和测试方法,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同一测试者应用相同仪器和测试方法,对受试者在不同时间(间隔30天)分别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测试者的测试结果可有不同,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一测试者不同测试时间的测试结果可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行瞳孔反射检查,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对测试结果无显著影响.瞳孔反射检查作为一种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法,在正常人具有不同测试者和不同测试时间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重烧伤病人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特重烧伤病人,80例为治疗组,60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近,治疗组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有效促使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家免喉淋巴管的微细分布。方法:采用间接注射法,透明铺片法、半薄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喉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喉壁除韧带和软骨层外,其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可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各层检出率不同,其中肌层和外膜淋巴管检出率较少、在声襞的复层鳞状上皮、任充氏间隙、声韧带与声肌之间、声肌中可见淋巴管,声韧带中没有淋巴管分布。喉各分区淋巴管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其中以会厌喉面分布密度最高,声襞淋巴管的分布密度最低。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的淋巴管在前联合和喉后壁相互吻合,除声襞两游离缘的淋巴管间无吻合外,喉各区淋巴管均可越过中线与对侧吻合。结论:喉壁除韧带和软骨层外,其余各层均存在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喉各分区淋巴管分布不同,但彼此间吻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不同褪黑素治疗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远期组织学的影响,以寻求褪黑素治疗的较优方案。方法 将96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单剂量即刻褪黑素治疗(SDIT)组及7日连续褪黑素治疗(7DCT)组(n=24)。HIBD大鼠模型采用分离并电凝大鼠右侧颈总动脉,低氧舱(氧气浓度为8%±0.01%)内缺氧2 h的方法建立。造模后7 d,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DG)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情况(n=8);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n=8)。造模后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学及锥体细胞数的变化(n=8)。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PCNA+Nestin+DAPI+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多于SDIT组(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DIT组与7DCT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IBD组,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及7DCT组细胞损伤减轻;尼氏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锥体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 < 0.01)。结论 SDIT和7DCT均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NSCs的增殖,减轻远期组织学损伤,且7DCT疗效优于SDIT。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科抗生素使用及常见的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常见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结果:58例患儿对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0%,常见细菌分离出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6株(52.0%)、革兰阳性球菌24株(48.0%)。常见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40.0%左右,且其对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均为65.0%;对于青霉素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4.0%、表皮葡萄球菌为96.0%,其他球菌为51.0%;对于氨苄青霉素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86.0%,且其对四环素为50.0%,而其他则18.5%;对于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11.0%,其他27.0%。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对于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所有细菌耐药性均79.0%;且对氨曲南为27.5%、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为7.5%、对头孢噻肟钠为26.0%、对头孢他啶为51.0%;对于氨曲南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为46.0%,且两者对复方新诺明为64.0%,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为27.0%。结论:在临床儿科中应用抗生素的频率较高,而抗生素耐药性较强的主要为呼吸道中分离的革兰阳性/阴性球菌等。  相似文献   
36.
介绍超融合架构技术以及在医疗行业现代化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面临的困难及超融合架构应用可行性,阐述具体实践以及建设成果,指出超融合架构应用能够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水平,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37.
目前,医疗设备市场上医用碎石机种类繁多, JML-93型气压冲击式碎石机是医院常用的气压弹道碎石设备,其原理是根据牛顿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压缩空气经空气注入口进入密闭弹道内,使不锈钢金属弹头高速运动反复撞击碎石装置手柄内的金属杆(治疗探针)底部,使探针产生纵向振动机械运动击碎结石[1]。该碎石机由医用空气压缩气源、电磁阀、调压阀、变压器、控制板、脚踏开关、手柄和冲击针组成。工作压力为0.15~0.40 MPa可调,工作方式为单次和连续冲击两种,连续冲击频率为1~12次/s,冲击针材料为1Cr18Ni9,冲击针冲击距离<1.5 mm[2-5]。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Devine术治疗儿童隐匿型阴茎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为儿童隐匿型阴茎治疗后得到更好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前往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儿童隐匿阴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均对其实施改良Devine术治疗,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采用相关手段进行并发症的处理,观察其效果。结果:82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长度增加(2.7±0.6)cm;术后近期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18.29%,分别为伤口渗血血肿、勃起疼痛以及包皮水肿等,未出现皮瓣坏死和尿瘘等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共18例,发生率为21.95%,分别为包皮赘生、阴茎皮肤分布不均、系带残留过多、阴茎周围皮肤瘢痕赘生以及复发等。结论:改良Devine术治疗儿童隐匿型阴茎效果显著,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阴茎包皮顽固性水肿,临床医师需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选择恰当的手术,且需要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ATP-binding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2,ABCG2)rs223114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为该地区人群痛风早诊、早治提供合适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分别对426例华南地区原发性痛风患者和200例正常健康人群检测,并分析该位点基因型携带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本地区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痛风组CC、A/C、AA基因型携带频率分别为:59.98%、31.02%、9.00%和30.05%、52.82%、17.14%,痛风患者AA基因型携带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发病风险提高了3.802倍,A/C杂合型携带者发病风险提高了3.402倍,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病风险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提高了2.377倍;rs2231142位点AA+AC基因型人群的收缩压、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检测值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人群。结论 ABCG2基因rs2231142位点与华南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痛风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该地区人群痛风早期诊断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相关性。方法发生院内SCD的AMI患者84例为SCD组,同期住院治疗的84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C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与SCD的相关性。结果 SCD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8.88±9.81)%]、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33.05±6.05)g/L]低于对照组[(56.70±10.33)%、(36.28±7.59)g/L],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7 037(1 843,15 000)ng/L]、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2.42(0.85,6.68)μg/L]高于对照组[1 199(408,7 609)ng/L、0.96(0.35,1.5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BNP、cTnT与SCD呈正相关(r=0.319,P0.001;r=0.515,P0.001),LVEF、ALB与SCD呈负相关(r=-0.409,P0.001;r=-0.242,P=0.002);在校正LVEF、BNP、cTnT后,低蛋白血症AMI患者发生院内SCD风险是ALB水平正常患者的1.688倍。结论低蛋白血症是AMI患者发生院内S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