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石云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3):214-214
胜利油田工程机械厂总长镀铬车间使用泡沫抑雾剂(F53)抑制六价铬的挥发。为了观察泡沫抑雾剂在操作中的效果,了解镀铬工人受铬危害的程度,我们进行了车间空气中铬含量的测定。在测试工作中,偶然把测铬的样品错测成铅,发现镀铬车间空气中铅含量很高,作者又测试了镀铬车间工人尿铅含量。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糖,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预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a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于1969年被首次认识,当时因考虑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于胎儿循环,故称为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 PFC),但由于主要病因是生后肺动脉压力的持续增高,故现在多将其称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即 PPHN。该病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胎儿型循环向正常“成人型”循环过渡受到阻碍,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出现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以严重的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本病是新生儿期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常压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血红素氧合酶(HO)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对肺动脉平均压(PAMP)和肺组织匀浆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ZnPP-Ⅸ对肺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和肺动脉TGF-β3mRNA、Ⅰ型前胶原mR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ZnPP-Ⅸ使低氧大鼠PAMP明显升高,肺组织匀浆CO含量明显降低;ZnPP-Ⅸ能促进TGF-β3蛋白表达和TGF-β3mRNA表达,显著促进低氧大鼠肺动脉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上调TIMP-1mRNA的表达。结论:内源性CO可能通过抑制TGF-β3mRNA和TGF-β3蛋白表达而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胶原的降解,从而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at effects BmKAS-1 (a polypeptide purified from the Chinese sc orpion Buthus martensi Karsch [BmK] and named as BmK activator of skeletal -muscle ryanodine receptor) and its upstream mixture BmK1-3-2 have on Na(+) c hannels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DRG) small diameter neurons.Methods The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mKAS-1 and BmK1-3-2 on Na(+) current in rat small diameter DRG neurons.Results About 50% peak Na(+) current was suppressed by 10 μg/ml of BmK1- 3-2. 1.62 μg/ml of BmKAS-1 also blocked 50% peak Na(+) cu rrent, 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dose-dependent relationship.Conclusion Both BmK1-3-2 and BmKAS-1 have a blocking effect on Na(+) channels, and this may one of the mechanisms for the analgetic effect of BmK1-3-2 and BmKAS-1.  相似文献   
86.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体内的变化。方法 采用常压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组织匀浆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 量,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低氧大鼠肺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和HO-1蛋白的表 达。结果 低氧组大鼠mPAP为(22.00±2.31)kPa,较对照组[(16.57±2.51)kPa]增高32.77%(t=3.90,P <0.01);低氧大鼠在mPAP升高的同时,伴有肺动脉HO-1 mRNA和HO-1蛋白表达积分值增加,分别较对照组增 加82%和260%(t=3.79、5.79,P均<0.01);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匀浆CO含量(16.74±0.92)nmol/μg,较对照组 (14.05±1.49)nmol/μg增高19.14%(t=5.85,P<0.01)。结论 低氧促使HO/CO系统上调,HO/CO参与了低 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对 1990年— 2 0 0 2年间手术治疗的 5 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 ,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疗效按Monden标准评价 ,缓解 14例 ( 2 6 4%) ,改善 2 4例 ( 4 5 3 %) ,无变化 9例 ( 17 0 %) ,恶化 6例( 11 3 %,其中死亡 2例 ) ,总有效率 (缓解 +改善 ) 71 7%。结论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对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8.
石云  李良昌  高艳琼 《医药导报》2002,21(3):191-191
安痛定注射液和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均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但在标签上统称为安痛定注射液。以往生产、经营、使用中 ,生产厂家和用药单位都没有严格地将此二者分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患者的利益 ,也给药品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1 一名多方按药品名称 ,安痛定注射液处方 :氨基比林 5 0g ,安替比林2 0g ,巴比妥 9g ,附加剂适量 ,注射用水适量制成 10 0 0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处方 :氨基比林 71.5g ,巴比妥 2 8.5g ,附加剂适量 ,注射用水适量 ,制成 10 0 0mL。其中 ,复方氨基比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总结非战时开放性心脏外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3例非战时心脏外伤病人的救治过程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手术治愈18例,占780%;死亡5例,占220%,死亡原因主要是入院前救治延误。结论伤后及早入院,早处理,早手术,是心脏开放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死亡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话题。之所以畏惧,是因为它的不可预见和不可控制。人们对那些不可控制的事情总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应付将要发生的事情。死亡就是人人都要面对的最大的焦虑。 然而,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时时刻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