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RNA干扰首先由Su Guo博士于1995年在秀丽新小杆线虫体内发现,而后发现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级生物体当中。RNAi作用机制涉及siRNAs及miRNAs的产生、RISC的装配、RISC的功能三个过程从而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在中医药研究中,RNAi这一复杂现象的作用机制完全可以用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来解释,而且它在证候-基因组研究、中药作用的靶标或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中药的毒性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所以能够成为病因,与情志刺激阈值的大小及个体适应性有直接关系。如《灵枢·□问》篇中说:"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其中"大"即指刺激的强度,"卒"指刺激发生的方式。说明情志刺激作用于人体能否成为病因,与该种刺激的类别、强度及产生的方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寒证海量数据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信息学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通常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分析诸如基因组碱基测序等的海量数据,从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中医证候-基因组研究即是借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探索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在寒证的转录组学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却面临"数据堆积"的困境,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引入必然为中医寒证-基因组研究予以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基因组整体由脏腑基因组模块和经络基因组组成,基因组的非基因部分在基因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腧穴与基因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以糖尿病双生子为模型,进行六纲(寒、热、表、里、虚、实)及脏腑辨证,以病证结合的方法探索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微观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首先,卵型鉴定处于患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双生子对;其次,采用158项的六纲调查量表和68项的肾虚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段的肾虚证候;最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这对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双与小双这对双生子的六纲症状和肾虚证候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小双的积分是大双的1.5~3倍。基因芯片结果发现有19条基因的表达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与细胞生理程序、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均出现下调。讨论:双生子的病与证、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是可行性的,双生子糖尿病与中医肾虚证具有相关性。基因芯片结果提示糖尿病肾虚证的发生与新陈代谢、细胞生理程序功能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模拟地震实验深化"恐伤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伤肾”及“恐则气下”是中医在病因学上的一个独有见解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将恐惧实验研究发展划分为野外粗放的观察、进入实验室实验、提高到基因水平的实验三个阶段以及对常用实验动物鼠、斗鸡、猕猴用于地震实验优缺点的介绍,以探索更加有效的模拟地震实验的动物模型,深化“恐伤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恐伤肾"模型研究的深入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关于"恐伤肾"的动物模型 当今中医心理学、中医遗传学的发展[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界对肾、肝的研究已有不少向分子水平切入.对藏象系统"肾"的本质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人们除了已逐步认识到中医学中的"肾"与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也逐渐地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如我们研究的"恐伤肾"肾虚子代初生鼠的白细胞介素-2(IL-2)的测试;应激肾虚小鼠α血红蛋白第一链mRNA的表达;肾阳虚的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的mRNA表达[2];二仙汤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3];下丘脑EOP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4];β-地中海贫血的补肾药促进珠蛋白基因的转录和表达[5]等.  相似文献   
28.
湿热证痛风一个家系的病证结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一个痛风家系的中医证候量表,探讨湿热痛风的先天(遗传)影响程度,辨析痛风形成的环境因素,为最终研究痛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作铺垫。方法:通过专家诊断和运用170项(寒、热、虚、实、表、里)辨证症状因子量表进行四级症状评分,对痛风患者进行证型鉴别,同时通过舌脉证评定为湿热证。结果:获得一个痛风的家系图,其家系含65个成员。我们调查的8名成员6位为痛风患者,1名疑有痛风的存在,其症状评分分别为38、36、40、28、37、30、28、20分,经四诊调查及专家诊断6位患者为病证同一的湿热痛风。结论:通过对痛风家系的病证结合调查,探讨了痛风遗传与先天背景问题,为痛风的发生机理研究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关于双胞胎孕产疾病部分记载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了7例双胞胎医案,其中有瘀血的误治2例(1例是误用活血得一对双胞胎;另1例是误用活血,宜健脾除湿得双胎),同时辨证确切,效若桴鼓,双生子得产;以及脉象诊断双胞胎和双胞胎孕产特殊现象观察的描述。并结合遗传学、现代医学对双胞胎孕产进行分析研究,为进行双胞胎研究提供了广阔思路。  相似文献   
30.
3个家系的血瘀证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以3个家系图为中心调查,并用血瘀证量表评分结果探讨有家系背景的血瘀证先天或遗传倾向。方法采用王阶等编制的血瘀证量表对家系中的成员进行评分,并重点探讨在3个家系6个成员(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中的血瘀证症状因子出现频率。结果分别来自3个家系(冠心病家系、糖尿病家系和异父同母家系)中的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血瘀证评分分别为49,65,21,50,28和29分,均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出现频率较大的血瘀证症状因子是舌质紫暗(83.33%)、有固定性疼痛(83.33%)、手足麻木(83.33%)、舌下静脉曲张(66.67%)。结论3个家系中的血瘀证亲属关系密切,而且透露某种先天遗传倾向。家系研究是研究中医证候的一种高度集约化材料,因此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