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61.
张雨薇  王志瑜  胡波  王珍珍  贾如 《重庆医学》2023,(11):1659-1664
目的 探讨伴不同肥胖状态牙周炎患者牙周炎临床指标、血清脂代谢水平、脂肪因子分泌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根据最新国际牙周病学共识指南分类标准共纳入82例Ⅰ期及Ⅱ期牙周炎患者,并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18.5~≤25.0 kg/m2,n=26),超重组(BMI>25.0~30.0 kg/m2,n=28)及肥胖组(BMI>30.0 kg/m2,n=28)。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采集血清与龈沟液样本,检查并记录指数牙牙周临床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生化检测法测定血清及龈沟液中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及超重组的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及超重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CAL)及龈沟液炎性因子的分泌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的血清内脂素、瘦素及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超重组(P<0.05),而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及...  相似文献   
162.
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MDR-PTB)采用胸腺因子D(TFD)辅助治疗疗效.方法50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抗痨辅助胸腺因子D10mg,隔日1次,肌注.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4%,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88%,空洞闭合率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2年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9.5%和5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因子D辅助治疗肺结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166.
目的探讨Von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HL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有家族史,都存在胰腺多发囊肿及两肾囊肿,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胰腺、肾脏等多个系统的肿瘤需考虑VHL综合征的可能,详细的病史及家族史、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必要的基因检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对以“头部不自主抖动”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家系内ATP7B致病基因特点及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错义和同义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其他成员ATP7B基因序列。结果 先证者ATP7B基因存在Exon8 c.2333G>T p.(Arg778Leu)错义杂合突变、Exon14 c.3243G>A p.(Glu1081=)同义杂合突变(参考序列NM_000053.3),其小妹存在相同突变;先证者女儿基因检测提示:Exon14 c.3243G>A p.(Glu1081=)同义杂合突变(参考序列NM_000053.3),其儿子及大妹存在相同突变位点;患者母亲基因检测提示:Exon8 c.2333G>T p.(Arg778Leu)错义杂合突变,与患者弟弟存在相同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位点c.2333G>T p.(Arg778Leu)致病,并同时存在c.3243G>A p.(Glu1081=)同义突变。结论 c.3243G>A同义突变影响mRNA的剪接,导致外...  相似文献   
168.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AT对CHB患者血清中IL-17的影响.方法 收集105例CHB患者血清,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IL-17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的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17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CHB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清IL-17及HBV-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CHB轻、中、重度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该组治疗前水平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轻、中、重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HBV-DNA含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22,P <0.05).结论 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IL-17水平,使肝细胞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0.
护士应仪态端庄、举止文明、谈吐亲切,给患者一种可亲、可信的感觉。形体健美课就是要塑造护士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