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作为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学工作,应该顺应医疗制度改革。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医院实行药品统一配送,是我国医药分业改革中的一种新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非显微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非显微手术组与显微手术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A组(显微手术组)手术时间(3.9±0.8)h,出血量(414±87)ml,脑脊液漏发生2例(发生率4.0%),平均住院时间(13±3)d;B组(非显微手术组)手术时间(2.1±0.5)h,出血量(680±106)ml,脑脊液漏发生9例(发生率18.0%),平均住院时间(22±13)d。A组有47例患者肿瘤全切除(全切率94%),B组全切除肿瘤仅34例(全切率68%)。A组中疼痛患者有93.3%有所缓解;感觉障碍的患者有76.5%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例加重;运动障碍的患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有86.7%得以缓解。B组中疼痛患者仅有63.6%症状有所缓解;感觉障碍的患者有54.2%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运动障碍的患者有55%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仅45.5%得以缓解。可见显微手术组各方面均优于非显微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随访率76%。A组随访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B组随访患者术后肿瘤复发6例,继发性椎管狭窄5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代谢诊断指标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研究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代谢状况及发病机理 ,开发铁粒幼贫血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 [方法 ]利用骨髓五铁 (即细胞内铁、细胞外铁、病理环铁粒幼细胞、铁粒幼细胞比率 (SR)、铁粒红细胞 ) ;血清四铁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饱和度 )上述各项指标 ,对 1 4 2 82例各种不同血液病患者进行检测。 [结果 ]原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30例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93例 ,可继发于 2 0多种疾病 ,化疗后白血病 2 8例 (30 .1 % ) ;除缺铁贫外各种贫血 4 3例 (4 6 .2 % ) ;其它感染、粒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 2例 (2 3.7% ) ;原发铁粒幼细胞贫血病理环铁粒幼细胞体积小 ,铁颗粒数目多 ,常如黄豆粒似的撒在核周围 ,病理环铁粒幼细胞数目增多 >30 % ,此点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RAS)不同 ,该病病理环铁粒幼细胞颗粒数目少 ,并出现病态造血巨幼细胞浆带中 ,铁粒幼细胞≥ 1 5 %。[结论 ]骨髓五铁、血清四铁各项指标 ,对原发性、继发性铁粒幼细胞贫血以及MDS、RA -S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有重要意义 ,对输血补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异常的表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才  张辉  安月  许方 《现代免疫学》2002,22(3):205-207,162
本文探讨免疫异常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 ,用流式细胞测定分析仪 ,对 4 9例MDS、 5 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 (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 )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MDS 89 3%以上有二系或三系免疫表型异常 ,其中CD7、CD19、CD13、CD14、CD33、CD34、HLA DR免疫标志变化最大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 ,而且随MDS进展恶化 ,FAB亚型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 ,RA→RAS→RAEB→向RAEB T转化 ,较早期髓系抗原表达 (如CD13、CD33)逐渐增加 ,而较晚期髓系抗原表达 (如CD15、CD14 )逐渐减少 ;同时伴淋系抗原表达逐渐减少 ;骨髓干细胞 /祖细胞表面抗原 (如CD34、HLA DR ) ,随着MDS恶化发展 ,有逐渐明显增加异常表现 ,而且CD34、HLA DR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 ,常常预后较差 ,易于转化成白血病。结论MDS患者骨髓细胞免疫异常表型 ,有利于MDS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 ,并对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1,2 ,5] 。  相似文献   
35.
过氧化酶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之一,成为FAB或MIC白血病分型诊断必不可少的方法.国内有关过氧化酶染色方法 甚多,大体有如下缺点:1、试剂较难购买、保存时间短、结果 不稳定;2、酶定位不准确、有明显扩散;3、阴阳对比度较差,背景不清晰;4、酶敏感度不高,不能使早期原始细胞在无颗粒时,仅有溶酶体形成中显示较强阳性反应;5、原法染色时问长;6、需要较长复染.鉴于上述缺点,本法经过从固定液方法 选用改为双重固定剂按最合适比例混合,克服酶定位不准,酶易扩散的缺点,使细胞形态结构完整;其二从培养液加助溶剂及酶激活剂(如乙酸、硫酸锌)可使无颗粒仅有溶酶体初生成中显示较强活性;又加入稳定PNH氢氧化钠及醋酸钠,使PH永恒保持在6.0±0.05;同时醋酸钠又能使过氧化酶活性反应彻底,生成不溶燃料,联苯胺兰稳定.加入沙黄O可染核,这样不需要再用瑞氏和姬氏复染,使整个过氧化酶染色过程仅用50秒钟完成,较国内其它方法 缩短25--35倍,达到简易快速;酶定位准确、不扩散;结果 稳定,重复性好;酶反应最佳条件,敏感度均高;试剂配制简单保存时间长,成为国内最好最理想过氧化酶方法.  相似文献   
36.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先天性发育不良的血管畸形,个别报道还认为其与遗传、辐射、外伤、妊娠有关[1-5]。然而发生于外伤后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ECH)比较少见。现报告本院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外伤后胸椎SECH,并对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近10年来已报道的国内外该类型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着重探讨SEC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CD55、CD59免疫表型与PNH及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NH及相关疾病CD55、CD59免疫表型.结果 发现PNH患者血细胞膜表面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连蛋白有关抗原CD55、CD59表达减低或缺乏,再障-PNH综合症CD55、CD59也呈不同程度降低.其它贫血血细胞膜表面CD55、CD59.抗原表达正常.结论 CD55、CD59 GPI锚连蛋白分子表达可做PNH以及再障-PNH综合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敏感、最准确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开创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技术。方法对3031例恶性肿瘤、白血病、MDS、良性肿瘤及其它各种不同疾病病人,及正常对照组540例进行检测,综合分析,找出相关性,揭示p值变化。结果微核细胞率,恶性肿瘤异常增高,并出现在癌变细胞及白前变细胞之前,其诊断准确率较高93.6%,假阳性假阴性6.4%,DNA异倍体虽然是诊断恶性肿瘤重要方法,但诊断准确率仅占65.2%,假阳性假阴性占34.8%。但通过微核及DNA异倍体联合测定,提高了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水平。结论两法联合测定不仅弥补一种方法的不足,排除了干扰,提高了对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早期诊断的符合率,并对药物选择、疗效观察、预后评估更具有前瞻性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9.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广泛应用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但应用于针吸脱落细胞病理学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未有报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4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2003 09/2008 04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神经外科细胞治疗康复中心行干细胞移植的脊髓损伤患者420例,按病情分为2组:完全性脊髓损伤组4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37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时间、损伤部位、损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首先通过手术或立体定向的方法把干细胞直接移植在脊髓损伤部位,然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经腰穿途径或经静脉途径移植,每次移植间隔为1周,干细胞移植量为(2~3)个×102/kg.移植过程中为促进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相应的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入院时比较,骨髓干细胞移植1,3,12个月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残损分级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