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6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1.
本文报告了自然杀伤细胞(NK)在单个细胞水平上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特征及机制,以及这一作用与自然抗体及自然进出(emperipolesis)瘤细胞的淋巴细胞(NEC)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NK杀伤机制假说:“靶细胞自杀模式”。这对指导临床用免疫学方法治疗肿瘤可能有实际意义。本文还对淋巴细胞自然进出瘤细胞的特征及其与NK的关系和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结局及意义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增强扫描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扫描参数对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增强的影响 ,以得出合适的扫描方案。方法 :1预试验 10例 ,按 1.5 ml/ kg、3ml/ s注射造影剂 (Omnipaque 30 0 mg I/ m l)行胰腺薄层三期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各为 18s、40 s、70 s,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2将 40例患者按不同剂量和注射速度随机分成 4组 , 组 (1.5 ml/ kg、3.0ml/ s) , 组 (1.5 ml/ kg、2 .5 m l/ s) , 组 (1.0 ml/ kg、3.0 m l/ s) , 组 (1.0 ml/ kg、2 .5 ml/ s)每组各 10例 ,分别行胰腺期、门脉期扫描 ,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结果 :预试验中发现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动脉期[(2 4.81± 14.98) Hu]高 (P<0 .0 5 )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门脉期 [(5 4.38± 10 .34 ) Hu]高 (P<0 .0 5 )。40例对照研究中 ,胰腺期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 组为 (71.0 5± 9.6 4) Hu, 组为 (6 2 .2 7± 12 .2 9) Hu, 组为 (42 .3± 11.75 ) Hu, 组为(44 .16± 11.2 7) Hu、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 组与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均胰腺实质增强胰腺期比动脉期、门脉期好 ,以 1.5 ml/ kg剂量 ,2 .5~ 3.0 m l/ s  相似文献   
13.
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最近人和小鼠的肥胖基因被相继克隆,发现它能在脂肪组织特异表达。本文就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leptin(瘦蛋白)对机体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体外LAK细胞与直肠腺癌细胞相互作用时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LAK细胞与HR8348细胞均具有主动互相趋向运动,效靶细胞借其细胞突起及微绒毛相互接触。LAK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细胞突起及微绒毛由早期的平面接触逐渐发展为犬牙交错状结合。效靶细胞紧密结合后,靶细胞鼓泡,细胞膜出现环形穿孔。互相接触,结合的微绒毛及细胞突起在靶细胞的溶解过程中起到一个物理微桥的作用。LAK细胞分泌的杀伤物质通过微桥介导靶细胞的溶解。效靶细胞互相结合的微绒毛间形成关闭小室,它可能与维持局部杀伤物质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并释放的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NO),是调节和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在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但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报道较少。1998年9~12月,我们测定了24例尿毒症患者血清NO的变化,并观察血液透析对其影响,以探讨其在肾脏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慢性肾衰竭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产生及IL-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IL-2产生无影响,但对IL-2受体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抗免疫排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IL-2受体表达,从而使IL-2与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克隆、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hVEGF121)基因在pET-24a(+)中的表达,获得高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VEGF121。方法提取人原髓白血病细胞(HL60)总RNA,RT-PCR扩增hVEGF121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克隆于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24a(+),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1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超滤复性,DEAESepham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和SephacryS-100分子筛色谱纯化后,以HUVEC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质的20%,纯化后rhVEGF121纯度达95%以上,生物学活性检测证实,具有刺激HUVEC增殖的功能。结论在原核系统中实现了hVEGF121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8.
扁枝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小宁  娄红祥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5):1131-1132
 目的为从扁枝藓(Homaliatrichomanoides)中寻找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和Sephedex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扁枝藓乙醚和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了9个化合物:里白烯(Ⅰ)、尿囊索(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苷(Ⅳ)、蔗糖(Ⅴ)、D-葡萄糖(Ⅵ)、D-甘露醇(Ⅶ)、正三十烷醇(Ⅷ)和10-二十九烷醇(Ⅸ)。结论化合物Ⅰ~Ⅸ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20.
王小宁  余江毅  顾志峰 《中医杂志》2005,46(11):850-850
目前认为,细胞因子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体内甲状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a)过多分泌可增强γ-干扰素(IFN-γ)诱导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HLA抗原的产生,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损害.本实验观察中药温肾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模型(EAT)TNF-amRNA、IFN-γ mRNA表达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探讨温肾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治疗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