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为探讨心室激动顺序正常与否对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分别对植入DDD起搏器的15例用程控AAI、DDD(AVD150ms)、DDD(AVD100ms)3种起搏方式,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3种起搏方式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左室收缩功能:与AAI起搏相比,DDD起搏的主动脉血流频谱最大速度下降10.3%、9.6%(P<0.05),流速积分降低6.8%、9.0%(P<0.05)。左室舒张功能:与AAI起搏相比,DDD起搏的E峰最大速度下降6.4%、13.1%(P<0.05),流速积分降低13.8%、15.5%(P<0.05),DDD起搏的E峰减速时间收缩显著延长。提示AAI起搏方式明显改善了左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诱因包括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严重腹腔感染或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8例,重度营养不良32例,低钾血症14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4.08±2.45)d,机械通气维持时间(21.66±21.42)d。死亡33例(36.3%),撤机成功58例(63.7%)。结论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合理实施机械通气并调整撤机策略,避免机械通气依赖。及时处理原发病,有效控制腹腔感染,积极进行对症与支持治疗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诊断起搏电极残端脱入右室流出道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心动图诊断起搏电极残端脱入右室流出道1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钟敬泉,张运,葛志明,王可富患者女,39岁。起搏器安装后因囊袋感染于外院取出后仍发热不止,体温38~39.5℃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一高密度线状阴影部分位于心影内,部分位...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9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真菌(41.1%),革兰阳性球菌(35.6%),革兰阴性杆菌(23.3%).非白念珠菌已成为主要的致病真菌(19/30株),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常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念珠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并缩短留置时间,是有效预防CRS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献报道 ,房颤的发生率在胸部恶性肿瘤术后为2 0 % [1] ,房颤的治疗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2 ] 。现将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因胸部手术后转入我院ICU ,并发阵发性房颤的高龄患者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因胸部手术后需要加强监护治疗而收入ICU的患者 ,且符合以下条件 :①年龄≥ 6 0岁 ,②持续心电监护及十二导联心电图证实至少有一次阵发性房颤发作且观察 10min不能自行转复 ,③近 1个月内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排除以下因素 :①近 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 ,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根电极VDD起搏器治疗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带、可以达到房室顺序的起搏目的。裸露的心房电极可感知心房的自身激动(A波),发出脉冲电流、刺激心室起搏。心室率随窦性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具有频率跟踪作用,增加了病人运动耐量。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够安置VVI起搏的单位均可实施此种类型的生理性起搏手术。将成为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时 ,维持适当的人工气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气管切开术为维持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而近年来兴起并发展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 [1 ] 因其快速、安全和易于床边操作的优势逐渐替代了传统标准的气管切开术 ,赢得了 ICU监护病房的广泛接受和应用 [2 ]。现将我们的 PDT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11~ 2 0 0 1- 11住 ICU患者 4 0例 ,男 2 4例 ,女16例 ,年龄 18~ 88岁 ,平均 5 8.6 2岁。伴呼吸衰竭和肺部阻塞性肺病 6例…  相似文献   
18.
王可富  李敏 《临床荟萃》2004,19(17):1010-1011
冠心病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而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心脏性死亡的发病在逐年增加。多年来,心脏性死亡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要有效预防心脏性死亡,就要早期识别其高危患者,及早干预。现就C-反应蛋白与心脏性死亡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观察术后平静呼吸时体位变化对房室顺序起搏系统A波振幅测量值的影响 ,并与术中测量值进行比较。安装DDD或VDD起搏器的患者 2 8例 (DDD 17例、VDD 11例 ) ,自主窦性心率大于 30次 /分 ,均无心房颤动或房性早搏。术后 7天采用起搏器程控仪BiotronikSWM 10 0 0的自动P/R波感知测试功能 ,分别测试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坐、卧位 12s的A波振幅 ,并与术中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平静呼吸状态下DDD和VDD组的A波振幅测量值变化均较大 ;VDD型起搏器A波振幅测量值在坐、卧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结论 :房室顺序起搏系统A波振幅测量值是一个易受呼吸、体位、术后时间等因素影响的参数 ,临床设定起搏器感知灵敏度时应动态了解A波振幅大小 ,及时调整感知参数 ,以保证有效安全的房室顺序起搏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是肺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术中肺静脉的结扎、开胸术后刀口疼痛、术后肺功能进行性降低等因素均可使PAF不易自行转复。PAF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电重构,使药物转复的成功率降低;如PAF持续时间超过48h,则易形成血栓;伴快速心室率的PAF可出现或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因此,早期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PAF的目标。本文总结92例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PAF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