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抗凝治疗及出血危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人具有复杂而完整的止血和凝血机制,能有效地防止血管破损引起的出血。在多种病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即导致血栓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与微血管栓塞性疾病,其中心脑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都己成为人口因病死亡与致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2.
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对出血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观察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的止血机理及对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巴曲酶与凝血因子Ⅹ激活物(FⅩA)对正常人及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用发色底物法检测FⅩA、巴曲酶及巴曲亭对凝血因子Ⅹ(FⅩ)活化及凝血酶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曲亭及其有效成分可以缩短正常人血浆的APTT,其中FⅩA缩短APTT的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r=0.889,P<0.05)。FⅩA、巴曲酶及巴曲亭可纠正出血性疾病患者APTT的延长,三者对PT无明显影响。FⅩA能促进FⅩ的活化及凝血酶的生成,巴曲酶及巴曲亭对二者无明显作用。结论:巴曲亭有明显的促进凝血效果,并可纠正出血性疾病的止血异常,其有效成分巴曲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而FⅩA通过活化FⅩ促使凝血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3.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7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8名正常人血小板膜上GPⅠb、Ⅱb、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以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血小板膜P选择素分子数,并以酶联免疫法(ELISA)对血浆中的P选择素进行检测。结果FCM测得的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表达阳性率,糖尿病伴血管病患者为(10.28±4.86)%,明显高于正常人的(3.75±1.83)%(P<0.01)及无血管病变者的(4.25±2.29)%(P<001)。用IRMA法测得的结果与FCM类似。血浆中P选择素浓度伴血管病变组(6.18±3.20)μg/L亦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43±1.56)μg/L(P<0.05)及无血管病变组的(3.71±2.12)μg/L(P<005)。相反,血小板上GPⅠb的表达在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为(86.35±11.0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9263±7.55)%(P<0.05)。而血小板GPⅡb、Ⅲa的表达无改变。结论有血管病变的Ⅱ型糖尿患者血小板膜上和血浆中P选择素升高,而GPⅠb降低。  相似文献   
154.
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聚集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多种物质都可以通过各自特异性受体引起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目前已发现了四十多种血小板受体,其中绝大多数的性质与结构都已阐明[1]。二磷酸腺着(ADP)是人们发现最早、也是体内最重要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在体外实验中可观察到ADP诱导的两种血小板聚集类型。低剂量ADP引起较弱的、可逆性聚集,不伴有释放反应;高剂量ADP引起较强的、不可逆性聚集,同时有颗粒成分的释放。由于ADP易被磷酸酶破坏,目前还缺乏特异的ADP受体的配体及抗ADP受体单克隆抗体,血小板表面ADP受体数…  相似文献   
155.
膜联蛋白Ⅱ作为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超家族的一员,大部分以异源四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参与钙相关的一系列生物活动.膜联蛋白Ⅱ具有显著的促纤溶作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都伴有膜联蛋白Ⅱ异常.  相似文献   
156.
血小板输注及其无效输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或功能缺陷的患者,如有严重的出血表现和(或)手术时往往须输注血小板,以达到有效止血与挽救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鉴别生前伤、死后伤及推断损伤时间的方法。方法:运用ELISA检测大白鼠切割创缘皮肤内PGE3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前损伤后10-70min,损伤组织中PGE2含量逐渐升高。生前伤PGE2含量与损伤时间有线性关系。结论:ELISA检测损伤皮肤中PGE2含量能鉴别生前伤及死后伤,推断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58.
第十七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于1999年8月14~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55个国家的7000余名专家参加了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除各种讲座与研讨会外,共发表学术论文2800篇,全面展现了近两年来血栓与止血领域的研究进展。1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基因定点诱变和基因剔除(knockout)的普遍开展,与止血有关的各种血浆和细胞成分的结构、特性及病理生理意义已基本被阐明。另一方面,人们对分子之间、细胞之间以及分子一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调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能更客观地认识止血过程及其病理改变。在生…  相似文献   
159.
美国血液学会对ITP诊治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诊治标准未完全统一。美国血液学会委托GeorgeJ教授组织了一个15人的专家小组,在两年内评阅了1966~1995年有关资料,按随机及可靠程度分为5等,根据诊治方法的必要性或适当性分为5级,1996年7月提出了对ITP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见。这篇权威性的报告主要评价了ITP最常用的诊治措施,对我国ITP的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与实用价值。1儿童ITP的诊断与治疗儿童IT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全血计数与外周血涂片。骨髓检查不应列入常规,但对血小板减少持续>6~12月,…  相似文献   
160.
王兆钺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2):802-805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基因突变,导致血浆vWF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vWD相当常见,但轻症患者可无出血表现,故很难准确统计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一般在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