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伴先兆穿孔征象食管癌动脉内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治疗风险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伴先兆穿孔征象食管癌初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肿瘤供血靶动脉的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87例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后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44例,无变化7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90.8%(79/87).本组经治疗后,81例(93.1%)溃疡X线征消失.治疗过程中38例(44.0%)患者溃疡消失后出现可逆性食管狭窄,但随治疗次数的增多和病变的恢复变窄的管腔再度增宽.本组1例并发食管穿孔,形成食管-气管瘘而死亡.1例于再次治疗后发生较为严重的药物性食管炎,病变段及正常食管段分别形成食管深溃疡.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伴先兆穿孔征象食管癌是一种较好的疗法.但应重视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导管食管供血动脉灌注化疗(TAI)加放射治疗和TAI加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174例,包括单纯TAI治疗72例(对照组),行相应食管段肿瘤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TAI治疗后加用放射治疗70例(TAI加放疗组)、TAI治疗后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2例(TAI加手术组),均先接受1~3次不等TAI治疗,再给予放射治疗(放疗剂量50~60Gy/5~6周)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为83.3%(60/72),1、2、3、5年生存率分别87.5%、40.3%、20.8%、15.3%。TAI加放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5.7%(67/70),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2.9%、45.7%、37.1%。TAI加手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8.1%、50.0%、43.8%。近期有效率TAI加放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2,P<0.01)。患者2、3、5年中长期生存率TAI加放疗组和TAI加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4.02、8.83、7.71和11.24、7.67、8.34,P值均<0.01),而TAI加放疗组与TAI加手术组间生存率后者高于前者,但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64、0.10、0.04、0.17,P值均>0.05)。结果提示TAI结合放疗和手术切除疗效较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结论中晚期食管癌TAI结合放疗或结合手术切除联合治疗,较单一采用TAI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疗效,是食管癌综合治疗可供选择的一种较佳联合模式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MMP-2(基质蛋白酶-2)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周围型肺癌57例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病理、MMP-2免疫组织化学资料。结果:57例周围型肺癌中,MMP-2阳性表达35例,阳性率为61.40%,MMP-2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MMP-2在肿瘤直径〉3 cm的表达强度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与肺癌CT征象中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没有相关性(P〉0.05)。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与MMP-2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MMP-2的异常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提示MMP-2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MMP-2异常表达与螺旋CT征象中肿瘤直径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是其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MMP-2的表达与螺旋CT征象相关,可以在蛋白表达上判断周围型肺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报道6例RPL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野缺损、癫痫发作和认知改变。病因包括:高血压病控制不良、子痫、使用免疫抑制剂和醛固酮增多症。影像学改变:对称或不对称的以后部颞顶枕为主的病变,一些病例以脑干病变为主,表现为长T1/T2信号,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为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eighted gradient-echo MR image,GRE)显示广泛性微出血。结论 多种病因可引起RPLES,其病理机制主要为脑血管痉挛、微梗死、微出血和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太极通天口服液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92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应用太极通天口服液)与对照组(40例,应用颅痛定),连用2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5.00%,P<0.05。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每次头痛持续时间、每月头痛发作次数、头痛伴随症状等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太极通天口服液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明显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6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已经发现原发肿瘤,而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5例,占31.2%;首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为11例,占68.8%。神经系统损害中周围神经损害11例,小脑变性3例,边缘系统脑炎2例。原发肿瘤为肺癌8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2例,肾癌1例,胃癌1例,未找到原发肿瘤的2例。结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漏诊、误诊,早期明确诊断、筛查原发隐匿肿瘤,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影响疗效的因素和并发症。方法 本组 10 4例 ,男 5 6例 ,女 48例 ,年龄 3 9~ 82岁 ,平均 5 2岁。均经食管吞钡X线片及食管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鳞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 ,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10 4例食管癌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为 81 7%。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7 5 % ( 91/ 10 4)、3 9 4% ( 41/ 10 4)和 2 0 2 % ( 2 1/ 10 4)。本组结果提示多次治疗疗效 ( 90 % )优于单次治疗 ( 64 7% ) ( χ2 =8 18,P <0 .0 1) ,多血管型肿瘤疗效 ( 87 8% )优于少血管型 ( 66 7% ) ( χ2 =5 .0 7,P <0 .0 5 ) ,不同类型食管癌疗效也有差别。本组严重并发症有食管穿孔 2例 (其中 1例发生食管大出血 )、坏死性食管炎 2例。结论 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可作为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应注意预防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对13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前房恢复正常,眼压下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对保守治疗失败的恶性青光眼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解除存在的各种阻滞因素,从而挽救和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科1995-08~2005-03共对支气管肺癌567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894次,其中发生脊髓损伤8例,并截瘫2例。化学性食管炎6例,并食管穿孔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