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美容性无痕化治疗色素部分缺如性浅表瘢痕的方法.方法 瘢痕浅层边缘不规则斜坡状部分削除,保留真皮浅层和深层瘢痕组织,创面用刃厚皮片覆盖,医用胶固定皮片.结果 无明显切口缘瘢痕,皮片表面平整,色素均匀,皮肤柔软,局部无明显收缩.结论 色素部分缺如性浅表瘢痕采用浅层部分削除后移植刃厚皮片可作为瘢痕美容性无痕化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择理想的眉再造术式。方法通过对5年中46例73侧眉缺损不同手术方法修复的回顾性分析,遴选理想手术方案。结果颞浅血管额支头皮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的优良率为89%,其次为颞浅动脉顶支头皮岛状皮瓣、头皮游离移植、头发种植等方法。结论颞浅动脉额支头皮岛状皮瓣是修复眉缺损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供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下颌角截骨术式,以及经测量选择适合病例的客观方法.方法 术前经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选择符合下颌升支过长特征的患者.采用口内与耳后联合切口.由耳后切口置入电锯截骨并引流,行口内切口辅助完成剥离,按术前测量结果确定截骨线位置、取骨等操作.自2006年9月至2010年4月,对26例女性患者行下颌角截骨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均无较严重的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5~12个月,除3例患者对效果不满意外,余者均满意.结论 口内与耳后联合切口的下颌角截骨术主要适用于下颌升支过长的患者,与单纯采用口内或耳后切口的术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经验尚未丰富的临床医师尤为安全并易于掌握;采用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法,对术前客观选择病例及术中截骨线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外眦锚着术在瘢痕挛缩性下睑外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眦锚着术在瘢痕挛缩性下睑外翻修复中应用的适应证及远期效果。方法:对瘢痕挛缩性下睑外翻29例患者(42只眼),予瘢痕彻底松解后应用外眦睑板条式锚着术固定外眦角、下睑创面植皮进行治疗。结果:26例(38只眼)术后6~12个月随访,无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眦锚着术是修复下睑退缩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应用于长期或多次复发的、瘢痕挛缩性下睑外翻的松解植皮治疗,能明显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获得持久可靠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植修复足跟部位骨及肌腱外露病例的经验及适应证.方法 足跟部位清创后,采用逆向移植法切取皮瓣.蒂部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蒂宽3~5 cm,皮瓣面积16 cm×6 cm~20 cm×10 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一般位于外踝上5~7 cm.结果 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早期多有肿胀,48 h后皮瓣肿胀减轻.本组12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不可逆性血流障碍发生.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佳、成活可靠、外形好、操作简单,是修复跟腱区皮肤缺损伴跟腱及跟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下睑皮肤已有轻度松弛的25 ̄41岁中青年睑袋膨出者19例,探讨一种无下睑切口瘢痕的睑袋整复新术式。方法 利用其尚好的皮肤弹性,根据皮肤结构重塑原理,设计结膜入路摘除眶隔脂肪,辅助外眦小切口行下睑皮肤皮下分离,真皮内切割,同时提紧眼轮匝肌。结果 19例随访3 ̄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对中青年这一特定年龄段本术式能在不留下睑切口瘢痕的条件下收缩下睑皮肤,提紧眼轮匝肌,避免单纯内切口可能遗留的下睑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 利用指掌侧动脉与指背侧动脉系统之间的动静脉吻合网 ,形成指背岛状筋膜瓣 ,修复同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将其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后可修复手部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结果 手外伤急诊应用 39例 ,效果良好。结论 指背岛状筋膜瓣是I期修复同指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与同指指动脉神经蒂岛状皮瓣串联可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注射剂量的A型肉毒毒素(BTX-A)行额部注射除皱术后,引起局部皮脂分泌改变的情况,并研究其剂量和功效之间的关联。方法20例额部皱纹患者(中度至重度)随机分为注射总量10 U或20 U的两个治疗组。注射药物为宝妥适(BOTOX, BOTOX Cosmetic;Allergan, Irvine, CA),使用肌肉内注射标准五点法。评价注射后2周、4周、8周、16周患者额部注射区域(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注射点外围半径0.6~1.5 cm环形区域、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油脂分泌水平。结果两种不同剂量注射2周、4周、8周后额部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平均皮脂分泌水平较注射前显著下降(P<0.05),注射16周后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平均油脂分泌水平于注射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注射2周、4周、8周、16周后,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的平均油脂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注射前平均皮肤油脂分泌水平(P<0.05),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的平均油脂分泌水平与注射前水平相比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0 U及20 U肌肉内BTX-A注射2周、4周及8周后,能显著减少注射点外围半径0.5 cm区域的皮脂分泌,并引起注射点外围半径1.6~2.5 cm环形区域皮肤的皮脂分泌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患者一期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状况,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合适时间和方法。方法 将58例(108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进行一期修复,并在48~72h后开始运用Kleinelt氏手功能支具控制性训练,辅助各种物理治疗,部分运用连续被动运动(CPM)机训练4~12周,采用完全主动活动(TAM)系统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随访42例(85指)患者,随访时间5月~3.8年。TAM系统评价获得优22例、良8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1.43%,有效率为88.09%。结论 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经一期修复,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手功能恢复,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特殊类型先天性巨痣的手术诊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特殊形态先天性巨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四例特殊形态先天性巨痣患者从病史、症状、术中发现、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部分或全部切除,自体皮片或自体病变皮片游离移植的方法进行巨痣切除后的整复。结果:四例巨痣患者经手术治疗疗效良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病变组织得以切除,正常皮片和病变组织皮片均全部成活。结论:先天性巨痣不但范围巨大,而且形态多样,须仔细鉴别,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切除和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