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转导野生型p53的K562细胞出现生长抑制和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重组有编码野生型p5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到p53蛋白缺失的K562细胞,以观察野生型p53蛋白在K562细胞表达后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K562细胞p53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梯形DNA和细胞形态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感染pLXSN-p53病毒24小时后,K562细胞p53表达阳性,K562-p53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少数细胞进入凋亡状态。结论提示,野生型p53可促进p53表达阴性的K562细胞生长抑制与凋亡。  相似文献   
32.
为了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研究逆转录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能力,利用亚克隆技术将磷酸甘油酸激酶启动子(phosphoglycerate kinase promoter,PGK)基因和GFP全长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采用磷酸钙沉淀法将重组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收集滴度最高的病毒上清感染NIH3T3和T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GFP的表达。G418筛选后,含GFP的逆转录病毒可感染原代培养的T细胞。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快速、稳定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至T细胞,可作为介导T细胞基因转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来源的树突细胞 (DC)在体外能较强地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产生 ,对自身白血病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1 ] 。我们探讨CGL细胞冻融抗原(CLA)负载的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共同培养能否进一步提高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活性。材料和方法1 细胞来源  12例外周血样本采自CGL慢性期初诊患者(WBC >5 0× 10 9) ,冻存后作为靶细胞及制备CLA。采缓解后患者外周血进行DC及CIK细胞培养。2 主要试剂 rhIL 4 (比活性 13U ng)、rhTNFα(比活性 36U ng)购自Pro…  相似文献   
34.
测定了3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水平,发现发热期和少尿期患者及有重度出血者血浆TXB_2/6-酮-PGF_(1α)(T/6)比值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多尿、恢复期逐渐恢复正常。随病情加重,比值渐降低。上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5.
1944例孕妇血清中ABO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导了1982年11月~1983年4月沛县暴发流行的由褐家鼠传播的出血热393例临床分型、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转归。临床上以轻型多见,越期病例较多(约占半数以上),预后良好,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初治MM患者及20名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cadher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结果 MM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为6.056±3.033,健康对照组为1.788±0.778,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按照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MM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681±3.185、5.757±3.292、7.460±3.647,其中Ⅱ期、Ⅲ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外浸润及无髓外浸润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9.159±3.178、5.083±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有骨质破坏和无骨质破坏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6.544±3.729、4.240±2.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初治MM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为6.056±3.033,治疗后有效患者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下降(3.768±2.216)(P=0.015),治疗无效患者N-cadherin m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MM患者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而在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N-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初治患者.结论 N-cadherin分子在MM患者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MM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 Ⅰ)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细胞(DC)对白血病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BALB/c(H-2d)小鼠为供鼠,C57 BL/6( H-2b)小鼠为受鼠,建立小鼠T细胞白血病BMT模型.受鼠全身照射(TBI)后4h内,将供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按1:1混合,经尾静脉输注于受鼠体内,同时输注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EL4细胞.实验分组:①A组:单纯照射组;②B组:白血病发病组;③C组:allo-BMT组(移植物未做任何处理);④D组:pXZ9-DC组(未经修饰的未成熟DC组);⑤E组:sTNFR Ⅰ -DC组(sTNFR Ⅰ修饰的未成熟DC组).观察移植小鼠GVHD典型症状、病理分级、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存活时间、生存率等,采用ELISA法测定IFN-y和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异基因嵌合率.结果①A组小鼠均于10 d内死于骨髓衰竭.B组小鼠均死于淋巴瘤/白血病.C组小鼠出现明显急性GVHD表现,而D组和E组小鼠只有部分出现GVHD表现,且GVHD评分及病理表现均较C组明显减低或减轻(P值均<0.05),其中E组小鼠GVHD评分较C和D组均降低(P值均< 0.05),病理学改变最轻.C、D和E组小鼠存活时间分别为(11.50±3.50)、(21.70 ±5.80)和(25.80±5.20)d,D、E组小鼠存活时间均较C组明显延长(P值均<0.05),其中E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最长.B组小鼠18 d内均死于白血病,C、D和E组小鼠白血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0%、20%、10%,各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后C、D和E组小鼠血清IFN-y浓度在+12 d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18 d时IFN-(y)的浓度E组较C和D组降低(P<0.05),D组较C组低(P<0.05).C组小鼠血清IL-4降低,而D和E组浓度渐升高,+12 d达高峰,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30 d,C、D和E组存活受鼠骨髓异基因嵌合率为95% ~ 100%,证实为完全供鼠型植入.结论 未成熟DC可诱导allo-BMT免疫耐受,输注sTNFR Ⅰ基因修饰的未成熟DC可延长移植小鼠的存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GVHD的同时又保留GVL效应.  相似文献   
39.
背景: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是树突状细胞从外周迁移至淋巴系统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启动和调节者,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不表达CCR7,因此利用携带CCR7基因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更好地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扩增小鼠CCR7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CCR7DNA片段及IRES-GFP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LV-Lac,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系统3质粒(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包装质粒ΔNRF及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术鉴定CCR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扩增出小鼠CCR7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CCR7,经3质粒包装系统感染293FT细胞后,24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病毒滴度为108U/L以上,获得携带CCR7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颗粒可有效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大量GF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达50%,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CR7蛋白表达,LV-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仍保持在未成熟状态。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绿色荧光慢病毒载体LV-CCR7,并可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40.
背景: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7,CCR7)是树突状细胞从外周迁移至淋巴系统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启动和调节者,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不表达CCR7,因此利用携带CCR7基因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更好地诱导免疫耐受。目的: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扩增小鼠CCR7基因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将CCR7DNA片段及IRES-GFP连入慢病毒转移质粒LV-Lac,生成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慢病毒系统3质粒(重组慢病毒质粒LV-CCR7、包装质粒ΔNRF及包膜质粒pVSVG)共转染包装慢病毒,重组慢病毒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流式细胞术鉴定CCR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扩增出小鼠CCR7DNA片段并克隆至pCR-Blunt载体,亚克隆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LV-CCR7,经3质粒包装系统感染293FT细胞后,24h于荧光显微镜下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病毒滴度为108U/L以上,获得携带CCR7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颗粒可有效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可见大量GFP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达50%,流式细胞术检测到CCR7蛋白表达,LV-CCR7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仍保持在未成熟状态。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携带小鼠CCR7基因绿色荧光慢病毒载体LV-CCR7,并可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