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506篇
内科学   444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1563篇
预防医学   589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561篇
  5篇
中国医学   488篇
肿瘤学   15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6篇
  197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口内前牙作支抗近移下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4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近移下颌磨牙。测量下颌第二磨牙在移动速度和近远中方向、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8.5mm,疗程10.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2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2.5°,磨牙垂直向压低0.28mm,下颌中切牙位置无改变。对照组下颌第二磨牙平均近中移动7.8mm,疗程10.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76mm/月,磨牙长轴向近中倾斜角度7.5°,磨牙垂直向压低0.06mm,下颌中切牙发生舌向倾斜9.5°。下颌中切牙切端向舌侧移动了3.0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下颌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来压低下颌第一磨牙。测量磨牙的压低量、颊舌向的位置变化、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磨牙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磨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压低3.5mm,疗程5.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7mm/月;磨牙牙冠近颊尖、远颊尖分别颊向移动1.2mm、1.3mm。磨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均被压低到了恰当的位置,为对颌牙的修复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993.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听源性惊厥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不同年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听源性惊厥行为观察。方法使用PCR技术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鉴定后对不同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听源性惊厥的观察,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经PCR技术证实脆性X综合征小鼠模型是Fmr1基因敲除小鼠。Fmr1基因敲除小鼠在中央区的惊厥阈值较野生型小鼠显著短。Fmr1基因敲除小鼠鼠受声音刺激后表现为惊恐、奔跑明显的AGS前驱表现,最后发生跌倒、惊厥,呈角弓反张状,最后恢复活动能力或者反复发作,或者导致死亡。结论 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异常,其兴奋性较野生型小鼠增高。  相似文献   
994.
临床实习是每一位从医学员的必修课,是他们由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换阶段,是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阶段[1],是为临床工作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临床实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习学员毕业后的从医水平.结合以往带教经验,我们认为在临床实习中应认真分析学生心理状态及类型、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及需求,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注重实际、培养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和熟练技术技能的合格医务工作者.现就不同时期实习学员的心理反映及相应的应对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近年来成人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10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为18岁以上的成人,占40.0%;发病高峰集中在3—4月。热峰高于39℃73例(86.9%),并发病毒性肺炎5例(5.9%),气管-支气管炎19例(22.6%),肝损害64例(76.2%),心肌损害17例(20.2%),肠炎6例(7.1%)。结论麻疹成年人发病率升高,与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加剧及儿时接种疫苗后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成人患者临床病毒血症较重,易合并脏器损害,尤其为合并肝损害,但预后普遍良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联合5-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单用灵芝多糖、5-氟尿嘧啶和两药合用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应用联合指数法分析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灵芝多糖联合5-氟尿嘧啶对LoVo细胞周期的和凋亡抑制率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灵芝多糖和5-氟尿嘧啶单独用药均能显著抑制LoVo细胞增殖。低质量浓度灵芝多糖(<14.70 mg/mL)和5-氟尿嘧啶(<0.29 mg/mL)联用组呈协同效应(CI<1),与5-氟尿嘧啶单独用药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FCM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作用24 h后其凋亡率(14.42%)高于5-氟尿嘧啶单独用药组(11.37%);作用48 h后其凋亡率(28.92%)高于5-氟尿嘧啶单独用药组(23.29%)。低浓度联合用药组可使LoVo细胞阻滞于S期,高浓度联合用药组使LoVo细胞阻滞于G2/M期和S期。结论低浓度灵芝多糖与5-氟尿嘧啶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与卫气的关系,并从三焦不同部位的功能阐述了卫气生成与功能相关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卫出三焦"理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预防的指导意义,为临床预防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火毒论     
火毒对人体危害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可怕的。人类有很多疾病,诸如口舌生疮、扁桃腺炎、咽炎、肺炎、脑炎、急性支气管炎、牙痛、便秘、痔疮、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各种癌症等,多由火毒引起。还有,令很多临床医生非常棘手的,就是这会以食欲不振为主诉的的所谓亚健康病人太多,无论投以何种健胃消食之剂皆不凑效,究其原因,亦多因饮食不节而中了火毒。火毒的危害性不容忽视。人类要免受火毒之害,就必需懂得什么是火毒,如何远离火毒。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环状RNA Lrp6(circLrp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Sanger测序和RNase R酶切验证circLrp6的环状结构;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分析circLrp6的亚细胞定位;通过RT-qPCR检测H2O2处理的H9c2细胞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心脏组织中cir...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年12月对河南省新乡市3 230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及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KADS-1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测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青少年家庭环境和心理弹性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联。结果 有效问卷为2 960份,有自杀意念者247例(8.50%),其中男性98例,女性14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单亲/再婚家庭模式与青少年自杀意念风险增加有关(OR=2.655)。男性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与家庭亲密度(OR=0.750,P < 0.001)及组织性(OR=0.855,P=0.036)呈明显负关联,与家庭矛盾性呈明显正关联(OR=1.159,P=0.017)。女性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与家庭亲密度(OR=0.771,P < 0.001)、情感表达(OR=0.815,P=0.001)及知识性(OR=0.915,P=0.037)存在负性关联。CD-RISC量表评估显示,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心理弹性总得分明显低于无自杀意念的青少年(P < 0.05),有自杀意念青少年该量表中的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4个维度的得分均比无自杀意念青少年低(P < 0.05)。结论 青少年家庭环境亲密度是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男性青少年的家庭组织性和女性青少年家庭情感表达与降低自杀风险有关;增强心理弹性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