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87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629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39例不育症患者精液进行Uu培养,并检测精子体积、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NP)、精浆果糖、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萄糖苷酶;并对Uu阳性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不育症患者精液参数及精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3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精液Uu阳性46例,阳性率33.09%(46/139)。Uu阳性组与阴性组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74、-2.656、-2.125,P均<0.05),NP、中性α-葡萄糖苷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983、-2.028,P均<0.05)。Uu阳性患者治疗前、后PR、中性α-葡萄糖糖苷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5.206、-2.212,P均<0.05)。精子浓度、精子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586、-7.732,P均<0.01)。结论 男性不育症患者Uu感染可导致精子质量和中性α-葡萄糖苷酶下降,Uu感染合理治疗后精子质量和中性α-葡萄糖苷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TPMT基因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为硫嘌呤类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和CBM数据库中(截止到2015年4月10日)有关TPMT基因型在中国人群中分布的研究文献,对TP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做一整理归纳。检索词分别为"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thiopurine S-methyltranferase","polymorphism","hepalotype"等。结果共有30篇中文文献和14篇英文文献关于TPMT基因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共纳入10 458人。中国人群中TPMT基因型总体变异率为2.91%(304/10 458),最常见的变异基因型为TPMT*1/*3C(96.71%,294/304)。TPMT*1/*3A基因型主要出现在哈萨克斯坦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中,TPMT*1/*6和TPMT*1/*2基因型在中国人群极少出现;主要的变异等位基因为TPMT*3C,占总体变异等位基因的97.05%(296/305)。结论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选择性进行TPMT基因型检测,不但可有效的指导硫嘌呤类药物的个体化用药,而且可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基于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PCR-RDB)的32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设计并合成基于MY09/11的HPV型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HPV载体和临床样本为模板,用自建的PCR-RDB法对300例临床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并与商品化的PCR-RDB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自建的PCR-RDB法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其对39和51型HPV的最低检测限为50拷贝/反应,其余各型别HPV最低检测限为5拷贝/反应。用自建的PCR-RDB法对300例临床样本进行HPV分型的总阳性率、单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8.67%(56/300)、12.33%(37/300)、6.33%(19/300),与商品化试剂的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744,0.597和0.118,P均0.05)。两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89(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灵敏度、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适合临床上对32型HPV分型的PCR-RDB法。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探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32例NSCLC患者、39例肺部良性疾病以及42例体检健康者血液标本,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SCGE检测DNA DSBs情况,并分析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及Olive尾距(OTM)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疗效间的关系。 结果:SCGE结果表明,NSCLC患者%Tail DNA和OTM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t=2.637、2.460,P<0.05)及健康对照组(t=8.832、9.682, P<0.05);NSCLC组%Tail DNA和OTM与患者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无关(P均>0.05);NSCLC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DSB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SCGE分析淋巴细胞DNA DSBs可能成为NSCLC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5.
46.
李慧  王竞宇  任丽  杨巧  黄俊  汪淼  邓萍 《西部医学》2020,32(4):576-579,583
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立体成像技术结合移动手法对女性尿道周围囊性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并探讨其对女性尿道周围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212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GE Voluson E8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先用二维超声观察尿道周围囊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尿道、阴道的关系,再换用腹部容积探头RAB6-D,启用四维,正中矢状面上运用四维成像后,上下移动取样框,显示尿道周围囊性病变的空间位置,从而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结果 2125例患者中,共发现尿道周围囊性病变2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尿道憩室3例,阴道壁囊肿9例,尿道旁腺囊肿8例,阴道壁脓肿1例。经会阴四维超声将本例阴道壁脓肿误诊为尿道憩室,诊断符合率为95.2%(20/21)。经阴道和会阴二维超声联合诊断,诊断阴道壁囊肿7例,尿道旁腺囊肿4例,尿道憩室1例,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1%。经会阴四维超声与经阴道和会阴二维超声联合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四维超声结合移动手法,对女性尿道周围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JP〗1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结肠镜检查无异常且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IBS患者30例(IBS组),收集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粪便的钙卫蛋白含量,分析粪便钙卫蛋白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BS患者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无差异(P<005)。粪便钙卫蛋白IBS患病时间、腹痛>6个月、解稀水便有相关性(P<005)。与健康人群相比,IBS患病开始即出现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有显著降低(t=-2621,P=0012),而1~5年IBS患者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更降低(t=344,P=0002)。同时,腹痛>6个月的患者FC有显著增加。结论 粪便钙卫蛋白与IBS患者的患病时间、腹痛6个月以上、解稀水便等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嗅黏膜神经干细胞(OM NSCs)共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和OM NSCs。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做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对照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 μL生理盐水),BMSCs移植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 μL 5×104个细胞BMSCs单细胞悬液),OM NSCs移植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 μL 5×104个细胞 OM NSCs单细胞悬液,BMSCs和OM NSCs共移植组(在脊髓损伤区域注射5μL 1〖DK〗∶1 5×104个细胞BMSCs和OM NSCs细胞混悬液)。细胞移植后第1、3、7、14、21、28天分别对大鼠进行BBB评分,28天后处死大鼠,分离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造模后,大鼠双后肢瘫痪,BBB评分0分。细胞移植后14天起,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BBB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移植组和OM NSCs移植组相比,移植后21、28天,共移植组BBB评分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观察结果表明,脊髓损伤28天后,损伤区脊髓内可见空泡形成,两种干细胞聚集在空泡周围,BMSCs在损伤区分布较为集中,而OM NSCs相对散在分布,细胞较为伸展。结论 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BMSCs和OM NSCs两种干细胞共移植效果优于单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9.
【摘要】目的 研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10只SPF级SD大鼠,分别于大鼠背部中线双侧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右侧皮下注射水蛭素2 ATU(实验组),左侧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 d,对皮瓣组织行HE染色,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计算血管密度值;术后7 d时,计算皮瓣成活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 l)、p38 MAPK及ERK1/2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皮瓣成活率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对照组皮瓣组织表皮层、真皮层均出现明显坏死;术后7 d时,由于对照组皮瓣组织大面积坏死,未观察到成功染色的血管;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均未见明显坏死区。实验组术后3、7 d时血管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术后7 d时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术后3 d(P<005)。实验组术后7 d时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P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p38 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水蛭素具有促进大鼠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血管内皮生长促进因子VEGF的表达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TSP 1的表达,可能与p38 MAPK、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分析血清电解质、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及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患儿27例、中度患儿26例、重度患儿27例。以本院同期健康的足月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观察组新生儿氯离子及钙离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CKBB和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度患儿的氯离子及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中度患儿和轻度患儿(P<0.05),CKBB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儿和轻度患儿(P<0.05);血清中氯离子和钙离子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性(P<0.05),但CKBB和血乳酸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果说明血清氯离子和钙离子、CKBB及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