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痛(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及一般资料问卷对72例DM并发AMI患者在发病第3天进行调查.结果 DM并发AMI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1.1%,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经济状况、DM病程、DM并发症及社会支持有关(P<0.05,P<0.01).结论 DM并发AMI患者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护士应在常规救治AMI的同时注重抑郁症状的干预.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2.
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血液保护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氨甲环酸(TA)与抑肽酶(AP)对体外循环术中血液保护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82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用药组、抑肽酶用药组和对照组。TA组总量 1. 5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及体外循环开始后两个时间点各给半量,一次性静脉推注;AP组 500万KIU同TA组两个时间点半量分次持续滴注给药,对照组不用药。于术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三项、D-二聚体,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 12h、24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 AP组与TA组较空白对照组在术前后血小板数量功能变化、D-dimer值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这些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而AP组与TA组在此方面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中作用近似抑肽酶,除明显抑制术中体内纤溶系统激活外,在减少术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的减低方面发挥了作用。另外两药均可明显减少术后的引流量、全血及成分血的输入量。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32岁,因发热,咳嗽,咯黄痰伴右胸痛3天于2001年10月9日就诊.  相似文献   
24.
血糖监测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规范血糖监测仪监测结果的记录,自行设计一种血糖监测记录单。该记录单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映血糖变化,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血糖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设计个性化针对性订制的高分子材料体外循环节血管路(婴儿与成人型)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预后.方法 41套针对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实际情况设计的新型成人(20套)及婴儿(21套)体外循环管路分别应用于成人及10 kg以下婴儿患者(实验组),与使用原有常规型成人(20套)及婴儿(19套)管路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使用对比,观察两者在预充量、用血量、主泵泵压、血红蛋白(Hb)、游离血红蛋白(f-Hb)、血小板(Pit)计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与胶体渗透压(COP)水平、乳酸(Lac)水平、拔气管插管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应用新型节血型管路的成人及婴儿患者分别与应用常规管路的成人及婴儿患者比较,预充总量、婴儿预充用血量、术中用血量及f-Hb水平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泵泵压、Hb、Pit、SvO2与COP、Lac水平、停机改良超滤结束后Hb水平、拔气管插管时间及ICU时间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型化节血型订制高分子材料体外循环管路在维持正常成人与婴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流动力学、氧合与灌注水平的基础上发挥了积极的降低预充量与血制品用量的作用;同时提高了血液相容性,减少了红细胞的破坏,术中术后各项生理指标稳定,手术预后与安全性良好,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腺苷-利多卡因极化型心脏停搏液在实验动物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12只纯种广两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使用腺苷-利多卡因极化型停搏液和St.Thomas液间断顺行灌注进行对比.选取术前基础值、开放升主动脉后lh、2h3个时间点监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心输出量与肌钙蛋白水平.术后采取左心室心尖部心肌标本做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分析,并使用CMIAS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线粒体体视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时间点腺苷-利多卡因停搏液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dp/dt、心输出量数值均高于St.Thomas液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血浆肌钙蛋白水平均低于St.Thomas液组,且腺苷-利多卡因组心脏复苏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范围更小,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提示St.Thomas液组较腺苷-利多卡因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更严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St.Thomas液组线粒体形状因子显著降低,面密度与周密度显著增加,而腺苷-利多卡因组与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腺苷-利多卡因冷晶体停搏液心脏停搏效果满意,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St.Thomas液.  相似文献   
27.
女患,22岁,因发热、鼻塞伴全身酸痛1天,于2001年8月4日就诊.查体,体温37.6℃,鼻阻塞,流涕,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清晰.血常规、胸透均正常.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克感敏2片口服(上海九福药业公司生产,批号95-002005).2小时后突然感面部、双耳、颈部瘙痒,口唇麻木,随之出现眼睑、口唇肿胀.查体,体温36℃,血压110/70mmHg,眼睑、耳及口唇水肿.  相似文献   
28.
1例原发性多系统淀粉样变性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例原发性多系统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典型症状,如舌体肥大、体位性低血压、顽固性心衰,以及特殊用药采取相关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是: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警惕由于淀粉样物质浸润心脏传导系统所导致的心跳骤停;避免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注意药物治疗作用的观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重视夜间巡视,防止由于舌大引起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认为严密的监测和悉心的护理对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护理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局测评表对病情稳定准备出院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待出院患者的护理结局中,感知的健康领域(1.97±0.70)、心理社会健康领域(1.53±0.68)分值较低。职业、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文化程度、饮酒、月收入、性别、并存疾病、吸烟、膳食习惯、婚姻状况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对待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进行宣教时,应重点关注感知的健康领域、心理社会健康领域情况,根据护理核心结局得分情况及时识别其危险因素,为其出院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0.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微机已迅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医院应用微机进行药品管理和经济核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996年初我院中心药房与全院各临床科室实行微机联网,成立中心摆药室(以下简称中摆室),以便对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计划性,减少浪费和流失,并减轻临床科护士负担,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主要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