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9 毫秒
91.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病灶清除术与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组 6 8例 ,平均年龄 37岁。病灶清除术组 33例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 35例 ;其中胸椎结核 2 1例 ,胸腰段结核 18例 ,腰椎结核 2 9例。病灶清除术采用经胸、胸膜外或腹膜外入路 ,清除病灶后 ,骨缺损大于 5 mm者取髂骨植骨 ;小于 5 mm者不植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经胸或腹膜外入路 ,彻底清除病灶 ,髂骨或填塞自体肋骨粒的钛网椎间植骨融合 ,一期前路内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 12~ 18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 2 7个月。病灶清除术组中 5例术后结核局部复发 ,再次手术治疗。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无结核局部复发 ,脊柱后凸畸形改善 ,矫正角度 15°;无内固定器械断裂。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减少结核复发 ,矫正后凸畸形 ,较病灶清除术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2.
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并比较国产改良金田钉棒(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Z”形钢板内固定系统(Zplate^TM anterior thoraco-lambar fixation system,Zplate^TM ATL)及AO钉棒固定系统(VentroFix)3种技术的特点。方法 总结1997年3月-2000年3月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1例(包括Kaneda 24例、Zplate 12例及VentroFix 5例)。结果 随访1.5年-4年,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植骨愈合,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比较结果显示,Zplate和VentroFix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合并症少、固定材料生物相窝性好、无磁性干扰、省时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3.
功能锻炼在慢性下腰背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对慢性下腰背痛的治疗结果。[方法]对467例患者随机分对照及治疗组,随访0.5~8年,平均随访4年,比较保守治疗组与主动功能锻炼组的疗效、复发周期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主动功能锻炼组明显减轻背痛程度及强度、复发周期明显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结论]主动功能锻炼对于慢性下腰背痛患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不但可以从疗效、复发周期及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加以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极大改善了患者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常被误诊.随着MRI的应用,骶管囊肿的检出不断增多.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传统方法是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效果不确切.2007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们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板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2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DLSS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表(visual analog symptom ratin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冠状位Cobb角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27±3.78)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7.00±0.90)分,ODI评分(70.61±7.29)%,Cobb角(20.58±9.96)°;末次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3.00±0.97)分,ODI评分(31.42±9.22)%,Cobb角(6.12±3.22)°,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72.73% 。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DLS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6.
欧云生  安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8):2223-2225,2239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高选择性NSAIDs(塞来昔布)对大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跟腱切除术诱发wistar大鼠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OA),分4组,每日给赛来昔布24mg/kg(CE组)、布洛芬72mg/kg(IBP组)、吲哚美辛9mg/kg(IN组)及生理盐水(NS组)。观察3、6及9个月后关节软骨组织学、蛋白多糖(PG)含量、Ⅱ型胶原表达及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E、NS组软骨表现为OA的渐进过程,CE组改变较NS组轻;IN组软骨损害明显重于NS组;IBP组介于两者之间。CE明显增加OA软骨基质PG含量;IBP的短、中期应用对PG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其长期应用减少PG含量;IN明显减少PG含量。CE、IBP促进OA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IN抑制Ⅱ型胶原的表达。电镜观察:CE组、NS组的软骨细胞表现类似,但CE组可见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IBP组:细胞周晕逐渐消失,核染色质结构模糊;IN组:软骨细胞的电子密度明显增加、溶解性坏死多见。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大鼠OA关节软骨的退变,对退变的关节软骨可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7.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的滑膜慢性病变,多见于膝关节,髋关节十分少见。我院近期收治3例髋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前均误诊为髋关节结核,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该病。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与X线表现同早期髋关节结核有许多相似处,临床上不易区分而致误诊。但此病病程多较长,发展较慢,无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上遇见防关节此类病变及实验检查结果,应高度怀疑该病.文献报道关节穿刺时诊断有一定价值,确诊则需要滑膜的组织学检查。关于治疗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3经上述方法治疗的15例胸腰椎转移瘤临床资料。均行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采用VAS评分、SF-36评分、ASIA分级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7.2±79.1)min,术中出血量(889.3±368.1)ml。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1±1.2)分、(2.1±1.0)分、(2.9±1.5)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D级2例,E级13例,末次随访E级12例,D级1例,B级2例。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63.1±7.7)分,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生存期未达6个月者)(79.8±1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术后2年内死亡9例,存活2年以上1例。至末次随访,共6例患者存活。结论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和生存质量,同时,可为患者争取获得更多辅助治疗的机会,达到局部病变的中长期控制。  相似文献   
99.
髋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临床学院骨科权正学,欧云生,安洪中图分类号R684.3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的滑膜慢性病变,多见于膝关节,髋关节十分少见。我院近期收治3例髋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前均误诊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治疗下腰椎、骶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7例,平均37岁.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其中L3 1例,L4 4例,L5 3例,L3-4 3例,L4-54例,L5S1,2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关节突及横突间髂骨植骨融合,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卧床休息8周,不需支具外固定.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3个月,疗效满意,结核病灶愈合;下腰椎及骶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件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无结核局部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