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11.
目的 分析Prestige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O)对颈椎置换节段活动度(ROM)的影响,探讨导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受Prestige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 66例患者。在颈椎X线片上分析评估,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并使用McAfee分级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采用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分析异位骨化形成和与置换节段活动度间的关系,采用 t 检验分析异位骨化分级和对置换节段活动度间的影响。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置换节段数量,术前项韧带骨化情况,病变椎间隙高度与相邻椎间隙高度比值、置换节段术前及术后活动度及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等因素与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 66例患者中2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4.8%。异位骨化组置换节段活动度明显小于无异位骨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fee Ⅲ~Ⅳ级置换节段活动度明显小于McAfee Ⅰ~Ⅱ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置换节段术前活动度及术后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具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选择置换节段术后活动度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置换节段术后活动度≤8°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结论 Prestige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会导致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减少,异位骨化分级越高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越明显。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发生与置换节段术前及术后活动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8°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11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相比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整合、连续、高效、实用等特点,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发展方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以运动系统疾病为例,针对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的优点及教学设想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比较前、后路腰大肌脓肿清除及脓腔内局部化疗联合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腰大肌脓肿清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2月治疗的37例胸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根据腰大肌脓肿清除的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21例,行后路脓肿清除及脓腔内局部化疗)和B组(16例,行前路脓肿清除及脓腔内局部化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红细胞沉降率、术前C反应蛋白、腰大肌脓肿侧别、腰大肌脓肿最大横径及纵径、伴随脓肿、脓腔分隔情况、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脓肿吸收时间及骨融合时间;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病变节段Cobb角变化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结果除B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t=–2.985,P=0.005)外,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脓肿吸收时间及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7个月,平均31.1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A组4例二次行前方脓肿清除置管化疗。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脓肿均吸收,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病变节段Cobb角以及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9例伴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者中,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6,P=0.007)。结论治疗胸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脓肿清除及脓腔内局部化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特殊情况下仍需行前路脓肿清除。  相似文献   
114.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一种包括冠状位上的侧凸、矢状面上的失衡和椎体在横轴位上旋转在内的脊柱三维结构性畸形,其在活产胎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3‰~0.5‰,若纳入部分未就诊患者及死产胎儿,其发病率预计为0.5‰~1‰~([1])。右位心(dextrocardia)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5.
胫骨型髓内分叉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胫骨型髓内分叉钉 (TITN)内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36根湿尸体胫骨标本进行实验 ,比较TITN与矩形钉 ,Ender钉及梅花钉固定之胫骨骨折在抗扭转、抗弯曲和抗轴向拉伸刚度等方面差异性。结果 扭转试验、弯曲试验及轴向拉伸试验结果均表明TITN的抗扭、抗弯、抗轴向拉伸刚度均优于矩形钉、Ender钉、梅花钉 (P <0 0 5 )。结论 TITN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有较强的骨折固定作用和稳定性 ,尤其在抗旋转和抗拉性能方面  相似文献   
116.
患,男性,38岁。因“左脓骨头骨巨细胞瘤术后8年,左肩痛1月”入院。8年前患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胀痛,为持续性,夜间更甚,未予重视。其后2月不慎跌倒,左肩活动受限。摄X片示:左肱骨外科颈病理性骨折(图1)。到我院行穿刺活检,病理报告:骨巨细胞瘤(Ⅱ级)。在院外行病灶刮除、骨水泥、钢板植入术(图2):术后左肩痛消失。1月前患跌伤左肩部后出现隐痛,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重建伤椎结构和高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月,对42例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脊柱前路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7~67岁,平均43.6岁。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节段:T125例、L117例、L214例、L36例。椎体前缘高度为椎体的29%~47%,平均40.6%。矢状面Cobb角为21~38°,平均27.6°。术前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E级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6~25个月,平均13个月。36例伤椎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椎体的87%~96%,平均91.7%,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术后矢状面Cobb角为9.5~18.5°,平均13.4°。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除7例A级及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5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能与邻近椎体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18.
带锁钛钢板在颈前路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随访使用CSLP、ORION及CODMAN三种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结核和肿瘤共150例.结果:随访3~6个月,除死亡3例外,其余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核和肿瘤病灶无复发,植骨块也在术后3个月获骨性愈合,但150例病例中出现了6种共19例次与使用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进入椎间隙,钢板偏斜,单一螺钉部份退出,钢板螺钉部分拔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结论: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能使固定的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但应根据情况正确的选择钢板,并熟悉颈椎的解剖特点、术中暴露清楚、熟练操作技术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本组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死亡;另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l周寰椎再次脱位,其余15例随访3~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Apofix椎板钩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提供有效的寰枢椎节段稳定,有利于寰枢椎植骨块的融合,正确选择Apofix椎板钩的固定指征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0.
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椎间盘源性疾病、外伤性腰椎滑脱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一般都需行腰椎固定融合术。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该技术发展成为当今脊柱外科基本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