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153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几种内固定方法对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环-袢钢丝法、AO法、袢钢法、环钢法、环线法、NT钉法治疗新鲜髌骨骨折153例并进行随访,对各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袢钢法、环钢法、环线法、NT钉法,其疗效不及环-袢钢丝法和AO法.前四种方法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环-袢钢丝法、AO法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时,袢钢法、环钢法、环线法及NT钉法,不应作为首选常规方法.横形或相对大块、无冠状骨折线的粉碎性骨折,环-袢钢丝法及AO法为有效、可靠的选择,并以前者为首选,对于多平面、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此法较为牢固、可靠.  相似文献   
92.
肱骨颈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肱骨颈型钢板内固定治疗9例儿童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其中转子间骨折2例,转子下骨折7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0.5~7.0年(平均3.6年)随访。所有患者均于11周内获骨性愈合。股骨无髋内外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头骺滑脱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肱骨颈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转子部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准确、稳定,不损伤骨骺,可尽早行功能锻炼,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3.
髂腹股沟区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髂腹股沟区骨瓣和皮瓣移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区营养髂嵴前部骨质和腹部、会阴部皮肤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该区存在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髂嵴前部骨质;腹壁下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和闭孔动脉营养腹部和会阴部皮肤。相邻血管之间互相吻合,彼此互补。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血管蒂的骨瓣、皮瓣行移位或移植术,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小腿石膏托中立位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托行功能锻炼并随访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36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参照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评价:优1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
随着影像学和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和拓展,将传统手术方式所造成的医源性创伤减小到了最低程度,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理念,现就脊柱微创技术目前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情况简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缺乏影像学检查情况下,急性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急诊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01-2007-01间4例未能获得影像学检查的急性颈髓损伤病例。患者平均年龄33.7岁(19-49岁),术前Frankel分级均为C级。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疾病史,伤后一般情况稳定,查体、辅助检查未发现其他组织器官严重损伤。入院予甲强龙冲击治疗,颅骨牵引下行颈椎后路减压(和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时间为伤后13-21h,平均17.3h。术后留置气管插管,颈托或头颈胸石膏固定3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4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E级2例,D级2例。无颈椎不稳、后凸畸形发生。结论: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知识手段确诊急性颈髓损伤;急诊(小于24h)探查、减压手术,可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后路手术较适宜病情不明时探查减压。  相似文献   
97.
<正>临床上严重的Pilon骨折的发病率日益增多,而Ⅲ型pilon骨折是其中最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最难治疗的一种创伤。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合骨诱导活性材料金世植骨灵植骨治疗36例Ⅲ型pilon骨折,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使用预剪断式带孔克氏针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预剪断式带孔克氏针系统治疗髌骨骨折95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5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术后3个月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33.8±2.1)分,膝关节ROM:(128.6±9.2)°;术后6个月Lys...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常规内镜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用神经根拉钩将神经根拉向内侧以充分显露突出的腰椎间盘,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解剖部位。结果60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0±12)min;切口均呈I/甲愈合,无任何并发症。60例随访9~16个月,平均12.8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操作安全,组织损伤轻,同时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而且能降低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否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期待为周围神经损伤药物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只,其中实验组为CCK-8治疗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缝合外膜的损伤模型。CCK-8组大鼠腹腔注射CCK-8(8nmol/kg),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CCK-8。在术后第4周、12周观察大鼠失神经改变情况及再生神经的大体形态;步态分析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SFI%);神经电生理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MNCV%)和小腿腓肠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CMAP%);切取损伤远端神经,半薄切片行HE及固绿髓鞘染色,观察再生神经的组织学变化;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恢复率测定以检测神经再生情况;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定CCK-8防止骨骼肌萎缩的作用。结果 (1)大体形态:术后第12周,CCK-8组再生坐骨神经粗细基本正常,对照组则较细;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黏连明显减轻,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2)术后第4周、第12周,分别测定SFI%、MNCV%、CMAP%、再生有髓纤维计数恢复率、腓肠肌湿重恢复率,CCK-8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织学光镜观察:术后第4周,CCK-8组较对照组再生纤维排列规则、密集;术后第12周,CCK-8组较对照组再生纤维排列规则、均匀、髓鞘厚。结论应用CCK-8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有利于再生神经纤维传导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再生纤维数量及质量优于对照组,能有效防止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