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本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对129例胃癌、各级异型增生及正常胃粘膜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每核颗粒均径及均数进行了定量检测,并对两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每核颗粒均数一定下,若均径增大,提示病变较重,向高一级病变转化的危险增加(P<0.01),每核颗粒均数越多,均径增加同样单位给病变加重带来的危险度越大(交互作用)(P<0.01),当每核颗粒均径一定时,均数增加,病变加重的危险亦增加。AgNOR直径与数量的多因素分析,对估计胃癌前病变的恶变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2.
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热郁证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GA)气虚血瘀热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对照方法。72例CAG气虚血瘀热郁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仁术健胃颗粒1袋(12 g)/次,3次/d及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疗程12周。以胃黏膜病理及胃镜下炎症变化为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记分、幽门螺杆菌(Hp)为次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以血、尿、粪便常规加潜血、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作为安全性评价的依据。[结果]病理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50.0%;胃镜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67.7%;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63.9%;综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47.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Hp阴转率的比较P0.05。[结论]仁术健胃颗粒能有效治疗CAG气虚血瘀热郁证,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3.
依托现代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移动家庭医生平台,开展远程移动复诊,是帮助患者实现跨地域中医辨证施治、复诊调方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的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家庭医生平台,实现了中医脉象准确的智能分析、远程传输,结合舌像拍照与病史资料同步上传,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远程问诊、复诊、处方调理、药物快递到家或就近取药的服务,通过远程中医智能脉诊系统与移动家庭医生平台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给中医反复复诊调理处方带来的障碍;同时也是落实中医领域远程复诊、家庭医生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林一帆教授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肝脾肾三脏出发,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针对性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5.
胆管吻合口狭窄是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肝移植技术越来越多地开展,此类病例也日益增多。我们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合并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病例采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或联合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腕带充气式脉象仪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脉象检测,探索房颤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明确脉象仪的可操作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7—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脉率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脉率>90次/min者纳入促脉组(n=28),脉率≤90次/min者纳入结脉组(n=18)。应用LGX-2016H腕带充气式中医脉象仪对46例房颤患者进行脉象检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脉象图中相邻两峰值之间的时间差(T-T)、收缩压(P1)、舒张压(P2)、主波波峰(H1)、负向波波峰(-H1)、正向波次波峰(H2)、负向波次波峰(-H2)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房颤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结果房颤患者脉象图中T-T间距均不相等;脉象波波峰、波谷可出现于任何脉位,且不相邻,其中主要以中取过程为主。结脉组患者舒张压高于促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脉组与促脉组患者收缩压、波峰波谷出现的时间、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对桡动脉血管壁的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GX-2016H腕带充气式中医脉象仪可准确检测房颤患者脉象,通过脉搏节律结合脉象图可判断促脉与结脉,脉象图解析可明确患者脉位及病位深浅,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诊治。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D-IBS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腹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并应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和IBS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停药4周后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在本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黏液便治疗后两组间计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24.3%及19.4%,总有效率为81.1%及80.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躯体疼痛、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及改善烦躁焦虑、人际关系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不仅能够改善D-IBS患者症状,并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药联合内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既往5年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中药组及非中药组。比较两组患者黄疸入院术前和出院前最后1次检测水平,并计算日均黄疸下降值、人均住院日。对未能一次性取石成功者,应分析其原因,记录进一步处理办法。对随访1年的病例,记录复发情况。观察内镜治疗情况和中药联合内镜治疗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对成功取石后出院、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例随访。结果 1410例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5.40%。946例术后联合口服清胰利胆退黄方,治疗后中药组住院天数短于非中药组,黄疸指数的日均下降数值亦高于非中药组;未能一次性取净结石的68例难治性结石,除其中18例直接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外,其余均经鼻胆管中药溶石后取净结石。中药组391例1年内复发9例(2.30%),非中药组283例1年内复发18例(6.36%),中药组复发率显著低于非中药组。结论内镜下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联合口服中药,近期可促进肝功的恢复、减少住院日,远期可预防或延缓结石的复发。对于难治性胆管结石不能一次性取石成功者,联合经鼻胆管注入溶石中药,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自拟化石利胆汤对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已行ERCP、EST、ENBD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75例。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抑酶和补液治疗,中药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测定2组患者术后第1、4、7天胆汁中的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胆固醇(ch)、磷脂(PL)、胆盐(BS),计算出UCB%、致石指数(LIc)、胆汁综合成石趋势Z值,并测定胆汁中的氨基己糖含量。结果:术后第1天对照组与中药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在术后第7天UCB%、LIc、Z值、氨基己糖明显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Z值<44·7,已低于胆汁成石趋势指数,说明有第7天胆汁有逆转趋势;术后第7天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UCB%、LIc、Z值、氨基己糖均有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石利胆汤具有调节胆汁成分的作用,抑制胆石形成的趋势,从而起到化石、防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改变.[方法]对100例经腹部超声、CT、MRCP检查,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与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对照.[结果]胆石组有96%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156±4.23)低于正常值标准,对照组只有32%(259±3.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石症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其他疾病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