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口服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中药;对于部分病变在左半结肠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病情较重者,给予口服艾迪沙或柳氮磺胺吡啶,每日3~4g;合并有炎性息肉者,采用微波凝固或热活检钳夹除。结果:12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8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愈率77.8%,总有效率86.5%。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配合内镜介入治疗者,肠炎性息肉完全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加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2.
应用本院制备的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5及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了64例具有随访结果的胃粘膜异型增生标本。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MC5抗原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及绘制ROC曲线探讨了高危界值。64例标本中包括癌变组30例,未癌变组34例,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6个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癌变组30例标本中有20例表达阳性(66.7%),未癌变组34例标本中仅8例呈阳性表达(2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图像分析等结果显示,MC5的平均灰度值>0.22为高危界值,以此值作为判定不典型增生是否具有癌变倾向的依据,其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73.5%,准确度为75.0%。结论:MC5抗原的表达程度和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变关系密切。MC5抗原表达阳性的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尤其当灰度值≥0.22的病例,是具有潜在癌变倾向的高危人群,对这些病人进行严密的随访监测,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胃病患者黄苔与胃黏膜组织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选取黄苔胃病患者62例,并与63例白苔胃病患者进行对照,检测胃黏膜PCNA、p53、Bcl-2、Fas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结果表明,黄苔患者p53、Fas表达明显高于白苔患者,而PCNA、Bcl-2表达则与白苔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苔胃病患者伴有促凋亡基因相关蛋白的过度表达,黄苔是胃内有活动性炎症的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4.
一些特异性体质的人摄人某些特异性食物后,胃肠道可出现超敏反应,有的可仅限于胃肠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也可伴有哮喘、鼻炎或荨麻疹等胃肠道外过敏性表现(食物过敏)。临床上把这种胃肠道对特殊食物的不耐受称为胃肠过敏性疾病。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婴儿过敏性胃肠炎、伴有全身性过敏反应的胃肠食物不耐受症及嗜酸性胃肠炎3类。  相似文献   
105.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改变,功能性便秘(FC)患者逐渐增多。近年在临床上应用的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可以了解便秘的动力异常分型。在我们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便秘的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证的辨证分型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本文旨在探讨FC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辨证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指导FC的中西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30)与西医治疗组(n=30)。西医治疗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维生素B1、B12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疏肝饮方剂加减治疗。通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5、7 d的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5、7 d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60 d随访,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观察愈溃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造模组62只,将造模组大鼠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日,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愈溃方2.835 g/kg、5.67 g/kg、11.34 g/kg及美沙拉嗪混悬液0.36 g/kg灌胃,均连续灌胃14 d。末次灌胃后禁食24 h,取血分别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SOD、MDA及NO表达水平;处死全部大鼠,应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SO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各给药组SOD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但各给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MDA、NO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各给药组MDA、NO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美沙拉嗪组MDA、NO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中药小剂量组(P均0.05),而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美沙拉嗪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溃疡程度及杯状细胞均处于恢复期,且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愈溃方可明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可能与其能清除多余的自由基,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内镜联合中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进行了56例次的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后联合服用疏肝利胆退黄方;对照组单纯接受内镜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液分析和肝功能,计算黄疸日均下降值,并依据结果判定疗效。对合并有胆管结石的病人进行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5.0%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指标(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较对照组下降更快,且统计学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32例次合并有胆管结石中,有22例口服中药,10例未服用,1年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复发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8.2%和40%,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联合疏肝利胆退黄方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合并梗阻性黄疸有效,且能更快恢复黄疸,并且减少胆管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内镜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28例AOSC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77例于入院后6h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B组51例于入院后6~24h行ERCP。[结果]A组生命体征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虽生命体征、WBC较术前改善,胆红素较术前下降,但肝损害呈进行性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A组较B组术后恢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B组病死率为15.7%。[结论]AOSC手术时机应在6h内,且内镜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