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0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7篇
  6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莹  林涛  周玲  温明超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2):1397-140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且预后不良的疾病.随着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已从单纯的血管扩张剂治疗发展到以疾病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靶向的药物治疗.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肺动脉高压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2.
33.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由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蛋白质,由人类脂联素基因(APM-1/ACDC/ADIPOQ)编码.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且受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群体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同时,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干预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PP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代谢病,又名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关节病或幼年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关节炎,以广泛性软骨发育不良、进行性多关节炎、扁平椎为特征[1]。 PPD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脊柱畸形、外周关节广泛受累。由于膝和髋关节进行性挛缩、脊柱畸形,PPD患者较同年龄人身高一般轻度减低。关节受累主要表现为轻到中度的关节疼痛、关节局部的硬性肿胀、关节活动度的逐渐减小及进行性关节畸形。脊柱受累为本病另一突出表现,但是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病程进展,有的患者可以出现脊柱前、后凸(尤其胸腰椎)及侧弯畸形[2]。英国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1000000,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该病好发于东地中海沿岸、中东、北非,我国目前尚未见具体的发病率报道[3]。北京协和医院于2013年11月收治1例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患者,入院后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系统化.此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热潮,其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构成及其创建策略等的研究已经较为普遍[1-3].但关于学习型组织测量工具的研究却较少,主要原因是测量学习型组织与界定、描述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相比更加困难和复杂,但对学习型组织的测量不仅可以使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效果量化、便于观察,还可使创建方式、策略和路径具体化,从而提高学习型组织落实的可操作性.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学习型组织测量工具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6.
目的构建人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法合成TOX3基因序列片段,并进行PCR扩增。将TOX3基因克隆到pLVEF-1a/GFP-Puro载体中,构建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载体进行病毒包装和病毒滴度检测。用获得的慢病毒液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通过嘌呤霉素选择性培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LVEF-1a/GFP-Puro和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包装后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为2×108TU/mL和1×108TU/mL,转染MDA-MB-231细胞后,GFP表达的细胞达95%以上。与阴性对照组相比,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DA-MB-231-TOX3细胞中TOX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细胞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对白术含量测定方法优化研究,建立一种简单高效准确的白术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HPLC-DAD)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4个指标成分。色谱条件:流动相为0.1%磷酸(A)和乙腈(B),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 Analytical 4.6mm×250mm 5-Micron色谱柱,柱温25℃。梯度洗脱程序:0~8min,60%B;8~16min,60%~75%B;16~20min,75%~100%B;20~30min,100%B。检测波长:白术内酯Ⅰ(λ=276nm),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λ=220nm)。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白术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有机溶剂、溶剂量、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等因素对白术超声提取的影响,最后得到白术供试样品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经HPLC方法学考察、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最终选择以10mL无水乙醇为溶剂,超声离心提取,每次10min,重复3次,作为最佳样品制备方法。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分别在0.0015~0.1915mg·mL~(-1)(r~2=0.9999)、0.0085~0.1350mg·mL~(-1)(r~2=0.9999)、0.0015~0.3565mg·mL~(-1)(r~2=0.9998)、0.0145~0.9005mg·mL~(-1)(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101.03%、100.11%、101.1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2.26%、3.29%、3.69%、2.14%。[结论]通过优化的HPLC-DAD白术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同时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苍术酮4个指标成分,方法简单、高效、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三维成像(SSD)在月骨周围脱位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例经X线和普通CT诊断为月骨周围脱位的患者,均用多排螺旋CT机行MPR和SSD。结果每例经MPR重建后均能清晰的显示腕关节诸骨骨折及对位关系。SSD能准确评估骨折线的走行和关节对位关系。19例中共发现脱位或脱位伴骨折伴24处,其中不伴腕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脱位5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2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伴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伴掌腕关节脱位1例。13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SSD和MPR显示的骨折及脱位情况一致。6例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固定。结论对月骨周围脱位患者采用螺旋CT行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三维成像(SSD)可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脱位的类型,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杨莹  康显杰  杜伟锋  来平凡  葛卫红 《中草药》2019,50(16):3909-3916
目的研究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与促进大鼠成骨细胞、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药效的谱效关系,寻找续断发汗前后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明确"发汗"对药效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AD检测器建立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14和4号峰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MG-63细胞的增殖都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关联度均在0.7以上。与成骨细胞增殖、MG-63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3个药效指标关联度排序比较靠前的特征峰有14、4、6、16、13、11、5号峰。结合前期研究推断,这些峰可能为川续断皂苷VI、绿原酸、马钱苷、川续断皂苷IV同分异构体、川续断皂苷X、异绿原酸C、咖啡酸。结论川续断皂苷VI、绿原酸、马钱苷、川续断皂苷IV同分异构体、川续断皂苷X、异绿原酸C、咖啡酸可能是续断"发汗"前后影响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其药效。  相似文献   
40.
祝婧  黄艺  袁恩  熊耀坤  张梓悦  杨莹  王善丽  钟凌云  陆兔林 《中草药》2019,50(19):4713-4728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采用UPLC-Q-TOF-MS、GC-MS以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建立与蜜麸枳壳核心功效关联的潜在Q-marker库,为探讨建立樟帮特色蜜麸枳壳饮片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采集数据,质谱扫描范围m/z50~1200,通过对照品、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和文献信息鉴定蜜麸枳壳醇提液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与芳香水,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及芳香水进行检测,进样口温度260℃,传输线温度250℃,载气为氦气,体积流量1.0 m L/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程序升温设定起始柱温70℃,以2℃/min升至150℃,保持2 min,以6℃/min升至240℃,保持3 min,再以25℃/min升至300℃,保持2 min后结束,质谱图经NIST08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化学成分;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蜜麸枳壳中化学成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靶点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饮片-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结果通过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55个化学成分,GC-MS技术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其中的柚皮苷、新橙皮苷、圣草酚-7-O-葡萄糖苷、柚皮素、柠檬苦素、川陈皮素、橙皮素、辛弗林、诺米林、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香风草苷、咖啡酸、(1R)-(+)-α-蒎烯、D-柠檬烯、间伞花烃、γ-松油烯16个成分可作为蜜麸枳壳饮片Q-marker库。结论 UPLC-Q-TOF-MS及GC-MS技术可快速定性分析蜜麸枳壳中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可预测建立与宽中除胀功效相关的潜在Q-marker,为蜜麸枳壳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