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唐年忠  吴生齐  杨立伟 《中国药房》2011,(39):3709-37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茵苓祛湿汤中绿原酸、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0mL·min-1,双波长检测:绿原酸327nm、栀子苷238nm。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1544~1.235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54%(n=6);栀子苷进样量在0.3632~2.90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0.51%(n=6)。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适用于测定茵苓祛湿汤中绿原酸、栀子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自体瘤细胞体内杀伤作用.方法 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tAg).选择60只BALB/C裸鼠,用术中切取的食管癌组织块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L-2组、TDLN-Ⅰ组、TDLN-Ⅱ组和TDLN-Ⅲ组,各6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IL-2及相应TDLN细胞.每周测量并记录一次裸鼠的肿瘤体积,5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的不同时间5组裸鼠肿瘤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20,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IL-2组肿瘤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进行3、4、5周时TDLN-Ⅰ组、TDLN-Ⅱ组及TDLN-Ⅲ组肿瘤体积均较空白对照组及IL-2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Ⅰ组与TDLN-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Ⅲ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最高为(39.1±1.5)%.结论 TDLN细胞在体内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建立布渣叶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布渣叶药材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布渣叶中牡荆苷和水仙苷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布渣叶的薄层鉴别方法.牡荆苷在0.1 ~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4%,RSD为1.68%;水仙苷在0.1 ~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相似文献   
74.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代谢快、毒性少、作用平稳、维持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静脉麻醉药,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1],目前已广泛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中。但该药物在诱导麻醉时,少数患者可产生程度不同的低血压和暂时性呼吸抑制,在恢复阶段,少数患者可发生恶心、呕吐、头痛等[2]。我院2007年1~6月对80例患者分别采用靶控(TCI)、手控(MCI)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实施了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手术,术中46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护理方法的差异,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的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及在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创伤痛苦等方面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但在术中出血、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1],使其在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上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3.0T MRI软骨体积测量在骨性关节炎(O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3.0T MRI上,采用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序列,对正常志愿者(对照组,30例,30个膝关节),轻度OA患者(轻度OA组,33例,33个膝关节),重度OA患者(重度OA组,27例,27个膝关节)进行扫描获得图像,由同一个观察者使用半自动软件OsiriX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结果 OA患者膝关节各部分软骨体积较对照组变小,重度OA患者更明显.三组髌骨、股骨、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软骨体积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3.0T MRI上软骨体积测量可为评估OA软骨病损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7.
78.
79.
目的 了解正常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尿脱氧吡啶啉(Deoxy pyridinoline,DPD)和尿肌酐(Creatinine,Cr)比值(DPD/cr)及其与血雌二醇的关系. 方法正常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80例,其中围绝经期妇女42例,按病史是否超过1年分为围绝经期1组(25例,<1年)和围绝经期2组(17例,≥1年),绝经期妇女38例,绝经年限分为<5年组12例、5~15年组17例和>15年组9例;测定其尿DPD、尿肌酐及血雌二醇,尿DPD由化学发光法测定. 结果围绝经期2组DPD/Cr4.80±0.75,高于围绝经期1组3.92±1.05(t=2.961,P=0.005),而血雌二醇(27.8±15.7)ng/L,低于围绝经期1组(60.1±36.5)ng/L(t=3.91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DPD/Cr和雌二醇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446,P<0.05).绝经期妇女<5年组DPD/Cr高于5~15年组和>1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5年组血雌二醇水平低于<5年组和5~15年组(P<0.05),其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中雌二醇<30 ng/L妇女的DPD/cr高于雌二醇≥30 ng/L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尿DPD/Cr能敏感、特异地反映体内骨代谢状况,是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最有价值的骨代谢观测指标;围绝经期病史超过1年及绝经<5年妇女骨代谢增强明显,提示该阶段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时机;建议绝经期和围绝经期妇女雌二醇>30 ng/L为雌激素治疗的一项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80.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趋势,提出防治埘策,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195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种类和不同年代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结果 (1)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20796例,切除18 772例,术后有1741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837例次,发生率为9.27%(9.79%),住院死亡433例(24.87%).(2)并发症发生率(39.77%)和病死率(44.29%)近年分别降至4.10%和15.42%.(3)与手术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如吻合口瘘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率4.55%和50.00%死亡,近十年分别下降到1.21%和3.33%.(4)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略有下降,但病死率很高,如肺部和心血管并发症死亡分别为27.42%和25.00%,已占术后死亡的第1、2位.结论 (1)外科治疗食管癌的一大进展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2)在扩大手术适应证的同时应积极和针对性行术前准备,以减少全身性特别是肺部并发症.(3)外科技术是关键,当今防治吻合区瘘和胃壁坏死及胸腹腔出血仍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