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目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MEMI)的首选血运重建治疗方式,具有疗效迅速、较高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可以有效避免溶栓治疗出血风险的特点。随着PCI相关器械以及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接受急诊PCI的病人迅速增加。但目前接受急诊PCI的患者年龄大多在80岁以下。国外文献中报道年龄最高93岁[1],而目前国内文献报道最高年龄为90岁[2,3]。我院近期成功完成1例93岁超高龄STEMI患者的急诊PCI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李东宝  华琦  刘志  李虹伟  陈晖 《心脏杂志》2011,23(5):617-619
目的:探讨再次球囊扩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 278例连续入选的STEMI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PCI,根据支架后是否再次球囊扩张分为支架后扩张组(n=124)和支架后非扩张组(n=154)。每组再据血栓负荷程度分为低血栓负荷和高血栓负荷。结果: 后扩张组和非扩张组的支架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血清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无统计学差异。与后扩张组+低血栓负荷相比,后扩张组+高血栓负荷支架后TIMI Ⅲ级血流的比率较低(64% vs. 90%,P<0.01),CK-MB峰值[(286±166) U/L vs. (460±202) U/L,P<0.05]及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12% vs. 2%,P=0.01)。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支架后球囊扩张与短期疗效和慢/无复流相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过氧亚硝酸盐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尿酸盐孵育(过氧亚硝酸盐清除剂)组.以去除内皮的大鼠胸主动脉作为实验标本.分别检测各组血管收缩功能、RhoA/ROCK表达水平和硝基酪氨酸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糖尿病组与尿酸盐孵育组相比,RhoA mRNA表达水平升高.糖尿病组血管ROC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糖尿病组血管硝基酪氨酸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过氧亚硝酸盐导致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血管ROC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及血管收缩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84.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 ST levationacute oronary syndrome,NST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两者临床表现相似,病理生理基础均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但两者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差别。笔者旨在分析不同类型NSTE—ACS冠脉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89.
目的:研究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入选UA患者62例,于入院即刻采用比色法测血浆MPO水平;同时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自入院起第30天、第90天随访,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原因再住院,心源性原因的死亡等为观察终点事件。按MPO水平分别行2分位数分组。结果:血浆MPO≥119.96U/L组的第30天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MPO<119.96U/L组(优势比8.09,95%可信区间1.03,71.87,P=0.04),第90d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MPO<119.96U/L组,(优势比4.35,95%可信区间1.03,71.87,P=0.03);MPO水平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相关,和hs-CRP无相关性。MPO、hs-CRP是随访第30天、第90天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MPO:B0.92,P=0.03;0.89,P=0.02.hs-CRP:B0.28,P=0.02;0.24,P=0.04)。结论:血浆MPO水平对UA患者的预后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0.
医学英语是七年制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内科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关键。课前积极准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