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11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6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胃酸分泌与消化性溃疡病、慢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使用先进方法监测胃酸分泌可以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用药。某些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泌素瘤的药物如组织胺第2(H_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制素、氢—钾离子ATP酶抑制剂等,在临床药理研究中,采用24小时胃酸连续监测、胃内酸度直接滴定(Intragastric titration,IGT)等方法检测胃酸分泌,是评价新药临床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现将我们进行的一些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道头孢替安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头孢替安对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本品用于呼吸系、泌尿生殖系等感染50例(男22,女28,平均年龄31±25yr),成人2-6g/d,分2-3次静滴,儿童50-100mg/(kg·d),分2次静滴,疗程一般7-14d。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其中痊愈率达62%)。不良反应较少见。  相似文献   
93.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普遍,但也存在着严重的滥用问题。我们感到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我国目前缺乏有关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二是有些临床医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认识不足;三是有些临床医生存在着重诊断、轻治疗的倾向;四是忽视临床效果,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有贵药不用贱药,并尽可能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澄清一些是非观念,我们组织了一组“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基础药理到临床药理,到临床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对临床医生很有指导意义。考虑到基层医生的实际需要,组织稿件中我们没有排除非抗生素的抗菌药物,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94.
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别诊断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并因病施治。方法对114例双眼急性结膜炎的新生儿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PCR检查,并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86例诊断为性传播性结膜炎,其中感染淋球菌44例(5116%),沙眼衣原体22例(2558%),解脲脲原体5例(581%);合并感染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10例(1163%),淋球菌和解脲脲原体4例(465%),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1例(116%)。86例全部治愈。结论PCR可作为新生儿性传播性结膜炎的新诊断方法,并应根据病因作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95.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质粒介导耐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78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分离自上海5所教学医院。以克隆斑点杂交及Southern杂交方法筛选质粒介导耐药基因qnr;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对qn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引物步移法对qnr周边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78株大肠埃希菌中,6株(7.7%)qnr检测阳性。在6株阳性菌中,喹诺酮耐药性均可通过质粒转移,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较受体菌上升16~250倍。qnr基因与最早报道的序列一致,qnr位于In4族的Ⅰ类整合子上,本研究中的2个新整合子命名为In36及In37。结论 与qnr相关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有一定程度流行,这可能是我国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上升迅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布、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PCR扩增SHV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对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只有3株细菌产生SHV型β内酰胺酶(5.2%),其中1株产生SHV—11(非ESBLs),另2株产生SHV—12(ESBLs);3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SHV—11和SHV—12,SHV型ESBLs不是主要的ESBLs型别。未发现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间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7.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剂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空腹口服普强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剂 (试验品 )和苏州第四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剂 (对照品 )各 6 0 0mg ,其血浆药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试验品和对照品 6 0 0mg后 ,其平均实测血药高峰浓度分别为 (4 .6 7± 0 .86 )mg/L和 (4 .5 7± 0 .98)mg/L ,实测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 (0 .5 3± 0 .11)h和 (0 .5 5± 0 .15 )h ,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 (3.12± 1.0 1)h和 (3.2 0± 1.2 6 )h ,实测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14.92± 3.2 9)h·mg/L和 (14.41± 3.94)h·mg/L。两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试验品与对照品相比 ,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10 .5 2± 37.2 1) %。对两药品的cmax和AUC等参数以双向单侧t检验法和 (1~ 2α)置信区间法分析 ,结果均表明两药具生物等效性。结论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剂体内过程符合血管外二室模型 ,口服后吸收迅速。试验品与对照品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8.
根据直肠脱垂的性质和程度,分别采用直肠粘膜下多点注射、双层注射加肛门环缩术,配合自拟中药“举陷场“和“固脱场“内服外用治疗直肠脱垂13例。结果:治愈12例,无效1例,治愈率92.3%,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度标准及脑CT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李茹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802-780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分度标准及脑CT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HIE患儿90例,轻度44例,中度38例;重度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15例为对照组。入院后日龄4-5d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 轻度44例日龄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中度组12例进行强化训练,日龄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重度组3例日龄3个月诊断为脑瘫,转到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头颅CT检查59例,轻度的32例中,头颅CT异常15例,异常率46.8%,中度的22例中,头颅CT异常22例,异常率100%,重度5例中,头颅CT异常5例,异常率100%。结论 HIE轻度预后良好;中度组如果治疗得当,疗程足够,绝大多数远期随访预后较好。脑CT对HIE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小肠出血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柳娟  廖山婴  刘思纯  胡品津 《新医学》2004,35(11):679-680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小肠出血病人分别经核素扫描、血管造影、钡餐、胶囊内镜、小肠镜或手术确诊.其中小肠肿瘤18例(45%),包括良性14例、恶性4例,小肠憩室9例(23%)、血管畸形5例(13%)、克罗恩病5例(13%)、出血坏死性肠炎2例、肠结核1例.结论: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憩室、血管畸形及克罗恩病较常见.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疾病的诊断率较高.对于好发于十二指肠悬肌附近的小肠肿瘤、回肠远端憩室及末段回肠的克罗恩病,小肠镜是较好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