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 建立系统的适用于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的临床情景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具体实施方法和实际教学效果.方法 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5个主要环节:第1环节分析案例确定教学点,这一步是核心其他环节都要围绕着教学点进行;第2环节根据教学点设计情景脚本;第3环节课堂展现情景;第4环节情景的再现和反馈,这一步是情景式教学最重要的一步;第5环节是总结与记录教学点.结果 通过临床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①随着临床见习、实习的进行,医学生的职业素质逐步提升.②是否接受大课教学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测评结果没有影响.③临床情景式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结论 临床情景式教学模式遵循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实现了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对某院2018年至2020年妊娠妇女使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了解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累及器官或组织、报告类别、患者年龄段分布、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至2020年我院共上报与妊娠妇女相关的低分子肝...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乳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对2010年1~12月335例乳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为92.24%.围手术期抗生素主要以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为89.76%.二联用药应用率为1.62%,以单用为主.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9.71%,术后用药时间普遍偏长且给药方式不尽合理.结论 乳腺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5.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行CDUS及MSCT的检查,并与其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结果:CDUS及MSCT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69.39%和75.51%,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两者并用诊断的符合率为91.84%,分别与其中单独一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正确率高于CDUS。CDUS对甲状腺癌病灶的检出率高于MSCT。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CDFI及MSCTA的影像资料,以DSA为标准,比较CDFI和MSCTA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判断及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的符合率;比较这两种方法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DFI及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90.9%和92.8%,特异度分别为95.6%和95.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4%和93.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和8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和97.8%。MSCTA检出粥样动脉硬化斑块分型与CDFI的符合率为86.9%。结论: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影像学检查中,CDFI可作为颈动脉病变筛查、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MSCTA显示高位分叉的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入颅段及血管走向变异更有优势,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7.
CAG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小剂量AA方案组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率(CR)及总体生存(OS)、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并试图通过预后因素分析,确定CAG方案的最佳适合人群.方法 21例AML患者采用CAG预激方案治疗,即阿糖胞苷(Ara-C)10 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阿克拉霉素(ACR)5~7 mg/m~2,静脉注射,每天1次,第1~8天.G-CSF 200μg/m~2,皮下注射,每天1次,在Ara-C之前12 h给予.结果 CAG方案在21例AML患者中总CR率66.7%(14/21),60岁以上患者CR率87.5%(7/8),难治复发患者CR率60.0%(9/1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AML患者CR率83.3%(5/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与低下至明显活跃患者CR率分别为33.3%(3/9)、91.7%(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1例AML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50 d,2年生存率为30.6%,中位无痛生存时间为165 d.难治或复发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35 d.高危核型与标危、良好核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140 d、620 d(P=0.00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与低下至明显活跃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21 d、620 d(P=0.05).21例患者中性粒细胞(ANC)<1.0×10~9/L的中位时间8 d,持续发热中位时间3.5 d,按WHO的毒性标准>2级的感染发生率为42.9%,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 CAG预激方案可能提高难治复发AML、老年AML及继发于MDS的AML的CR率,延长难治复发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发病时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患者及具有预后不良核型患者不能从CAG方案获益,应尝试其他方案治疗.CAG方案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严重感染发生率低,对于不耐受传统强烈化疗的患者值得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8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移植后180天为随访终点,对全部188例患者和其中150例异基因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HC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①188例HSCT患者中,HC发生率为27.12%(51/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性RR=1.673,P=0.076)、异基因HSCT(RR=1.848,P=0.061)与HC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异基因HSCT是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08,P=0.037)。②异基因HSCT的患者HC发生率32.67%(49/150),其中Ⅱ-Ⅳ级HC发生率28.00%(42/150)。单因素分析提示,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供者(RR2.444,P=0.018)、尿巨细胞病毒(CMV)阳性(RR2.059,P=0.021)及血、尿CMV同时阳性(RR2.497,P=0.003)是Ⅱ-Ⅳ级HC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中年龄26—40岁(与≤25岁或≥41岁相比,RR0.454,P=0.056)、预处理方案含氟达拉滨(Flu)(RR=0.504.P=0.059)、TBI(RR0.185,P=0.095)的患者Ⅱ-Ⅳ级的HC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预处理应用环磷酰胺(RR2.015,P=0.063)、使用抗人胸腺球蛋白(ATG)(RR2.343,P=0.054)、合并血CMV阳性(RR2.123。P=0.088)时Ⅱ-Ⅳ级HC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CMV同时阳性(RR2.269,P=0.008)、预处理未使用Ru(RR=2.106,P=0.040)是Ⅱ-Ⅳ级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ATG(RR=2.154,P=0.083)的患者Ⅱ-Ⅳ级HC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C发生率高,血、尿CMV同时阳性、预处理中未使用Flu是Ⅱ-Ⅳ级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ATG后Ⅱ-Ⅳ级HC发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准确率100%,而CT准确率为81.7%。SPECT/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85.7%和53.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3)。SPECT/PET和C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1.3%和5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7)。3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阶段共进行了43例次SPECT/PET检查。SPECT/PE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9%。6例患者为SPECT/PET先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发现疾病复发。结论:SPECT/PET检查结果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和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了AR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法分析了ARF与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RF发生率为31.40%,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59.5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肾脏疾病、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为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ARF发生率高;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既往肾脏病史是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