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总结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到鸡和人胆汁中的滤晶干涉图样(马耳他十字maltese crossed,索状管形 myclin tubees)。并用胆汁成份构成的几种动态系统来分析其形成原因。推测了液晶在胆汁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具有复杂性。在分析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并运用因子分析进行实证研究,提取支撑环境和业务能力2个公因子,构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托咪酯、咪唑安定和异丙酚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新型速效静脉麻醉药,它们均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恢复迅速完全等优点,但均有不同的缺点.作者经临床应用依托咪酯加咪唑安定取得了良好的麻醉诱导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手术病人,ASA I~Ⅱ级,男17例,女43例.年龄12~71岁.A组依托咪酯加咪唑安定组20例,B组依托咪酯组20例,C组异丙酚组20例.三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无明显差异.1.2 方法:全部病人麻醉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均开放外周静脉,A组依托咪酯0.3~0.4mg/kg加咪唑安定0.2mg/kg,B组依托咪酯0.3~0.4mg/kg,C组异丙酚2~2.5mg/kg静注,三组病人均用芬太尼0.1mg和卡肌宁0.6~0.8mg/kg静注复合麻醉诱导.面罩供氧充分去氮,明视下经口气管插管成功,接DragerSA2全能麻醉机或欧美达110全能麻醉机机械控制呼吸,安氟醚或异氟醚加笑气吸入麻醉维持,长肌宁维持肌松.HP78352C监护HR、NIBP、SPO_2,欧美达5250麻醉气体监护仪监测麻醉气体和通气功能,记录诱导前、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5分钟HR和平均动脉压(MAP).全部病人术毕苏醒迅速,完全,顺利拔出气管导管安返病房,术后随访均无特殊麻醉并发症.2 结果三组病例HR和MAP的测定值为均值 标准差,用T检验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同剂量沙菲用于术后皮下持续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探讨沙菲用于术后皮下镇痛的最佳剂量及可行性。方法:对手术的150例分别行腹部、泌尿、四肢、脊柱及妇产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A组:沙菲1.2mg,B组1.1mg,c组1.0mg,上述3组沙菲均伍用力月西10mg、氟哌啶8mg。记录术后24小时内单次按压次数及术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50小时、60小时的镇痛评分,并对术后60小时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及皮肤搔痒等进行了统计,对病人此次镇痛的满意率进行了调查。结果:3组病人术后24小时内单次按压次数以及在各时点的镇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病人对此次镇痛的满意率亦无明显差异,3组病人均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及较高的满意率,但随着所用沙菲剂量的增加,其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有上升的趋势,也出现了嗜睡及躯干部皮肤搔痒。结论:沙菲0.1mg注入皮下后再持续泵入沙菲1.0mg,力月西10mg,氟哌啶8mg用于术后皮下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镇痛效果佳、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丁丙诺菲不同镇痛模式用于老年病人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其用于老年病人胆囊切除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6月至2006年4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老年病人160例,男80例,女80例,年龄65~75岁,体重(70±15)kg,病情分级1~3级,ASA分级Ⅰ~Ⅲ级,术前心肺功能基本正常,其中大部分病人合并有内分泌、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中的一种或两种疾病,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疾病、术前情况、麻醉方法及术中用药情况均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环境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20名21~31岁健康孕妇为试验组,从孕12周起全部检测并控制血微量元素(铁、钙、锌、铜、碘)在正常值范围,给予充足的蛋白质饮食。孕24周起至38周给胎儿以音乐、光照和抚摸刺激,胎教+DHA组69人,从16周起至分娩每天服用1080mgDHA,其余151人不服用DHA为胎教组;对试验组的220名新生儿日龄12—14d和26—28d时共2次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NBNA),并与《全国12城市正常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价》的结果做对照。结果12~14日龄时NBNA得40分(满分)者胎教组96.0%(145/151),胎教+DHA组100.0%(69/69),均高于对照组82.5%(589/714)(P〈0.001);26—28日龄时胎教组NBNA得分40分者99.3%(150/151),胎教+DHA组100.0%(69/69),均高于对照组82.9%(592/714)(P〈0.001)26—28日龄时头竖立时间≥10S者,胎教组80.8%(122/151),胎教+DHA组91.3%(63/69),均高于对照组的55.4%(342/617)(P=0),且胎教+DHA组还优于胎教组(P〈0.05);12—14日龄时看人脸的能力得4分者,胎教组51.7%(78/151)和胎教+DHA组78.3%(54/69),均高于对照组13.6%(59/433)(P=0),且胎教+DHA组优于胎教组(P=0);12—14日龄注视红球能力得4分者胎教组65.6%(99/151)和胎教+DHA组78.3%(54/69),均高于对照组13.7(71/518)(P=0)。结论胎龄满24周后每天给胎儿以听、视觉和触觉的适宜刺激,特别是附加DHA这种有利于大脑和视网膜神经元的必需脂肪酸的补给,会有利于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软组织肿瘤是起源于间叶干细胞的肿瘤。间叶干细胞可分化为粘液、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间皮组织、滑膜、血管、淋巴管、组织细胞和其它组织。它们所产生的肿瘤,除了位于内脏器官的以外,均属于软组织肿瘤。临床上还包括周围神经源的肿瘤。有良性、瘤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末期以来,晚期乳腺癌化学治疗的疗效有很大的提高。常用的几种联合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甲氨喋吟与5-氟脲嘧啶,或环磷酰胺、阿霉素,与5-氟脲嘧啶等,有效率都在50%以上。很少病人能治愈,复发病人和绝经期后病人疗效更差。1981年Bonadonna氏分析影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  相似文献   
19.
在1956~1978年的22年中,本院共收治纤维肉瘤214例,其中除2例失访外,余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9%。对197例进行了根治手术,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和63%。本文比较了初次治疗组及再次治疗组两组手术治疗的结果,提示虽然纤维肉瘤患者的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但如治疗不适当,局部容易复发,复发后的血道转移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因此,除强调根治性手术的重要性外,对恶性程度较高或局部广泛切除有困难的患者,主张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63年2月采用经尺动脉逆行插入导管到腋动脉内,分次注射抗癌药物治疗乳腺及腋部软组织肉瘤共26例,其中晚期乳癌22例,腋部软组织肉瘤4例。完成治疗的24例中,肿瘤缩小者19例。1例因切口感染及另1例因暂时性臂丛神经麻痹未完成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应用噻(口替)呱,每日一次,每次10毫克自导管注入,总量100毫克,继续注射癌抑散,每日一次,每次10毫克,总量60~100毫克。软组织肿瘤患者采用氮芥,每日一次,每次2~3毫克,总量30~45毫克。完成治疗的24例中,10例白细胞下降到3000以下。一般都能在化疗结束后二至三周内接受根治手术。插管手术是在局麻下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