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33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69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71篇
  3篇
中国医学   25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健康管理中心推行人性化服务模式的具体措施,通过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满足体检者健康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2.
肝硬化病人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在腹水产生机制中的地位目前尚有争议。本文通过43例肝硬化腹水治疗,发现内生肌(?)清除率(做为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指标)与腹水消长过程有关,用其指导治疗与判定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病人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20~77岁。肝硬化诊断均符合典型临床表现,由实验室、特殊检查或病理证实。观察期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叠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6例,35例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并接受缺血后适应者为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组(IPC+Postcon),37例单纯接受缺血后适应干预者为后适应组(Postcon),其余34例为单纯再灌注组(IR),测定校正TIMI帧数(CTF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术后8w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CTFC明显快于IR组(27.12±5.84,26.98±5.76vs.31.53±7.41,P<0.05),CK峰值与CK-MB峰值明显低于IR组(1243.35±801.31U/L,1238.67±817.26U/Lvs.1697.76±965.63U/L,P<0.05;120.97±78.28U/L,117.94±75.81U/Lvs.174.45±92.67U/L,P<0.05),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入院时MDA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均低于IR组。术后8w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IR组(1.16±0.12,1.17±0.11vs.1.31±0.15,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一样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对上述功能的改善并无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国部分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在中国6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个城市(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的落实效果,并分析促进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非概率抽样方法在16个城市的MSM中开展2次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及干预服务接受情况等;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6年及2007年,分别收集4 188份及4 173份有效问卷,2次调查的MSM平均年龄28岁,同性恋占2/3;近6个月内最后一次男男肛交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6年的57.2%提高到2007年的66.5%(P<0.001);2007年调查的MSM中,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促进MSM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未婚、在婚或同居的婚姻状态(AOR=2.7,1.7-4.0,与离婚或丧偶相比),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AOR=2.0,1.4-2.8)或同伴教育(AOR=1.6,1.2-2.3),以及高艾滋知识知晓率(AOR=1.6,1.1-2.3).结论 在16个城市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措施促进了MSM使用安全套;建议在今后的MSM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艾滋病咨询检测及同伴教育活动,注重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有效的引流方法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普通引流球引流,实验组术后采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吸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引流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引流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或P<0.01)。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应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吸引,可保证充分有效地引流,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对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雷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雷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8.
病例 女,45岁,因短暂“意识丧失”5天入院,既往偶有胸闷、气促.无紫绀及杵状指(趾),活动耐力稍差.查体:脉搏85次/min,血压130/5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周围血管征±.ECG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左房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2014—2018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胸科医院住院的感染患者690例,均采用支气管镜检查,并对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出主要病原菌69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93株(56.96%),革兰阳性菌86株(12.46%),真菌211株(30.58%)。2014—2018年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为37.06%;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生素敏感,耐药率均低于30.00%;大肠埃希菌对头包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超过30.00%。2014—2018年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未见对莫西沙星、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75.00%,溶血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00%,MRSA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0.00%。2014—2018年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率逐年降低,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率逐年升高(P<0.01)。结论2014—2018年革兰阴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是下呼吸道疾病感染主要病原菌,且其耐药性逐年升高,故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性。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55-5p mimic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A549细胞,将未经转染的细胞设为Control组,miR-155 mimic及HIF-1α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设为miR 155 mimic组和HIF-1α组;再将两者共同转染于A549细胞,设为mimic+HIF-1α组。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 375与SLC7A11的靶向关系,利用RT PCR检测各组细胞miR 155-5p及HIF-1α mRNA表达水平,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各蛋白表达。结果 HIF-1α是miR 155-5p-mimic的靶向基因。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HIF-1α-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升高(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升高,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miR-155-5p可通过靶向抑制HIF-1α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VEGF/P3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