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题释义: 多模态成像:随着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成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成像方式,联合超声、CT、MRI、光声及SPECT等各自独特的成像优势,只使用一种对比剂即可获得多种模态增强显影,同时得到疾病的解剖学、分子学及功能学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受检者的健康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都有重要意义。 寻靶:通过对微泡外壳进行改建,将特异性配体结合或连接到微泡表面,这些微泡可通过血液循环聚到特定的病变组织上,并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从而达到使病变组织在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标记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的目的。背景:近来年,分子成像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和靶向分子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相互结合能够在分子水平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时无创成像。 目的:制备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探讨其体外超声/CT/MRI成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外壳、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作为配体,通过双步乳化法制备包载磁性颗粒和全氟辛溴烷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cRGD-PLGA-Fe3O4-PFOB,检测其理化性质。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混悬液,体外观察其超声、CT、MRI显影效果。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验证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连接情况和体外靶向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分散度好,大小较均匀,单个纳米粒呈球形,数个黑色的铁颗粒分布于壳膜上,平均粒径为(221.5±60.3) nm,Fe3O4包封率为38%;②随着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质量浓度的降低,样品的超声回声强度、CT值均逐渐降低;随着纳米粒中Fe3O4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逐渐降低;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连接率为94.13%;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大部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聚集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HSC-T6周围;④不同质量浓度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活力无影响;⑤结果表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CT、MRI,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ORCID: 0000-0001-8470-8548(李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头超声组织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6例乳腺肿块的弹性成像结果与手术病检结果对比。结果 506例患者中,手术病检示良性病例382例,恶性病例124例,超声组织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87.9%,特异性95.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78.2%,特异性93.2%。结论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对乳腺肿块的性质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81年6月2日收治1例罕见的“胃浆膜下多房性巨大囊状淋巴管瘤”之患儿,經手术治癒,现予报告; 汪××,男41╱2岁,甘肃省武山县人,住院号:76707。入院主訴:腹部逐漸膨隆4年,迅速增大2月。据患儿家长陈述,該患儿出生后,腹部似較一般嬰儿为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诊断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从248例欲施行LC手术患者中筛选出200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患者,比较术前超声检查与LC的关系。结果;筛选出的200例患者中,LC成功切除190例,10例中转开腹手术。另48例行开腹手术,术后结果与术前超声所见符合率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半胱氨酰白三烯2(CysLT2)受体拮抗剂HAMI3379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HAMI3379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术(MCAO)构建脑缺血损伤模型,HAMI3379组在MCAO术前和术后30 min腹腔注射HAMI3379(0.2 mg/kg)。对脑缺血损伤后的大鼠行神经症状评分,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Real-time 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表型分子mRNA水平的变化,NeuN染色法观察神经元数量,Fluoro-Jade B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变性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CysLT2蛋白和核因子κB相关蛋白Cα(PKCα)、NF-κB抑制蛋白(IκBα)、p65和p50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MI3379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或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肝母细胞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栓塞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4例巨大肝母细胞瘤患儿在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时肝脏及瘤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肿瘤大小改变。结果:介入治疗前肝母细胞瘤全肝供血增加,介入治疗后近期,表现为肝固有动脉血流量骤减和门静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随着介入治疗后时间的延长,肝固有动脉血流量进一步降低,而门静脉血流量则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肝脏和肿瘤的血供均明显减少,这一变化与肿瘤的缩小呈正比例,当介入治疗后时间超过3周时,肝脏和肿瘤的血供又有不同程度增加,提示再次介入治疗的必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反映肝母细胞瘤动脉栓塞化疗前后的血供变化,肝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监测对判断介入治疗的预后以及选择再次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之蒙  先雄斌  李明星  陈晓梅 《重庆医学》2012,41(16):1666-1668
超声医学是以声学原理为依据的一种物理诊断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声医学已经从传统的腹部、心脏疾病的诊断扩展到全身软组织、器官的超声诊断。它与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相比,具有便于移动、价格便宜、成像速度快、诊断及时、无创伤性及能重复检查等诸多优点,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医、患双方的广泛欢迎。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扩大,培养高素质的超声医学诊断人才迫在眉睫。曾有很多教师  相似文献   
19.
陈晓梅  李明星  刘慧  吴斌  左怀全 《西部医学》2012,24(7):1362-1363,136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在乳腺肿块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超声导向下,利用Mammo-tome对乳腺肿块进行切除,对治疗效果及超声引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79例病人139个病灶均被成功切除,其中腺病并纤维腺瘤67个,纤维腺瘤60个,乳头状导管瘤1个,乳腺腺病8个,非典型增生3个。结论超声引导Mammotome旋切乳腺肿块是手术中值得推广的定位、引导方法,也是一种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1防治脑卒中的紧迫性多年来,脑卒中一直是我国人口中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据数年前资料,我国脑卒中发病例数150万/年,76%残疾,其中40%重残。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1999年4月发布的"1998年全国卫生事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