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题释义: 多模态成像:随着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成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成像方式,联合超声、CT、MRI、光声及SPECT等各自独特的成像优势,只使用一种对比剂即可获得多种模态增强显影,同时得到疾病的解剖学、分子学及功能学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受检者的健康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都有重要意义。 寻靶:通过对微泡外壳进行改建,将特异性配体结合或连接到微泡表面,这些微泡可通过血液循环聚到特定的病变组织上,并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从而达到使病变组织在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标记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的目的。背景:近来年,分子成像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和靶向分子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相互结合能够在分子水平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时无创成像。 目的:制备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探讨其体外超声/CT/MRI成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外壳、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作为配体,通过双步乳化法制备包载磁性颗粒和全氟辛溴烷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cRGD-PLGA-Fe3O4-PFOB,检测其理化性质。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混悬液,体外观察其超声、CT、MRI显影效果。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验证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连接情况和体外靶向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分散度好,大小较均匀,单个纳米粒呈球形,数个黑色的铁颗粒分布于壳膜上,平均粒径为(221.5±60.3) nm,Fe3O4包封率为38%;②随着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质量浓度的降低,样品的超声回声强度、CT值均逐渐降低;随着纳米粒中Fe3O4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逐渐降低;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连接率为94.13%;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大部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聚集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HSC-T6周围;④不同质量浓度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活力无影响;⑤结果表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CT、MRI,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ORCID: 0000-0001-8470-8548(李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加重疾病,全身性炎症及过度通气可引起膈肌功能障碍。评估膈肌功能的传统方法均为侵入性检查,且结果缺乏特异性。近年来,超声作为一种简单、无创测量膈肌收缩性的方法而备受关注。本文对超声评估COPD患者膈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一种多功能的超声造影剂,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显影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在体内能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磁共振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 ,Gd)和氟碳气体的PLGA微泡造影剂(Gd-PLGA造影剂).观察其外观、形态、体外显影效果,检测其粒径、电位及包裹Gd的能力.结果 采用本法成功制备了Gd-PLGA造影剂;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规则,呈球型,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47±0.38) μm,电位为(-28.0±12.4) mV;包封率为(64.37±2.5)%;能实现体外超声与磁共振显像.结论 PLGA包载Gd制备的Gd-PLGA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体外超声与磁共振显影效果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超声造影剂以及基因或药物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连接以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作为配体的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的细胞靶向能力,为体内靶向显影及治疗肝癌寻求新方法.方法 用还原胺化法将多聚赖氨酸进行半乳糖化,人工合成小分子量的靶向配体,在室温下与自制脂质微泡发生化学结合制备成靶向脂质微泡,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体外靶向效果.结果 半乳糖与多聚赖氨酸在摩尔比为1:100,室温下反应24 h时,能进行高效连接;靶向脂质微泡粒径平均为2.05弘m,大小均一;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见HepG2肝癌细胞能与靶向造影剂特异性结合.结论 连接有以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为靶向配体的脂质微泡在HepG2肝癌细胞的内吞作用下能与之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课程整合改革的研究和探索,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开始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这种课程整合改革亦会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将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学科界限,减少交叉学科的重复学习,在整体上保持医学影像学的统一性,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年来各种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粒径大小均匀,抗压性能好,显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左心室功能是心脏整体功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对单个像素进行追踪并获取其运动轨迹,从而对左心室功能有全方位的认识。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肯定了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心室功能评价的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靶向血栓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寻靶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高分子材料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COOH)为载体,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并用碳二亚胺法将该微球与血栓靶向短肽片段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RGDS)共价结合制备靶向血栓高分子超声造影剂(RGDS-PL-GA);检测该造影剂的理化特性并通过体外寻靶实验,评价其对血栓的亲和性。结果采用本法成功制备了RGDS-PLGA,其形态规则,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1±0.27)μm,RGDS携带率25.69%。体外实验显示RGDS-PLGA可以牢固结合到血栓表面。结论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可以成功制备靶向血栓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粒径小,对血栓具有很强的靶向性及稳定性,有望在分子水平为血栓的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静脉心肌超声造影过程中触发间隔长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区”面积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经静脉持续匀速输注自制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高聚显),应用间断谐波成像,在不同的触发间隔下,判定心肌超声造影触发间隔长短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危险区”面积测量的影响。及定量触发间隔对“危险区”面积测量的影响程度。结果在触发间隔为1~10RR时,测定的“危险区”面积随触发间隔的延长而减小,但10RR后“危险区”面积不再减小。心肌微血管内的造影剂进出已经达到平衡,即10RR后的“危险区”就是真正的无血流灌注区。结论触发间隔长短对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危险区”面积的测量有明显影响,在持续静脉输注法行超声造影动态评价心肌“危险区”面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触发间隔这一影响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制包裹Gd-DTPA的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Gd-PLGA)的显影效果、特点及其安全性.方法 质量浓度为10%的Gd-PLGA溶液,按0.5 ml/kg剂量经兔耳缘静脉团注,分别对肝血管、肝实质进行超声及磁共振成像,并对肝实质信号强度进行动态定量分析;所有兔在Gd-PLGA注射之前以及注射之后7、14、30 d静脉取血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结果 Gd-PLGA在超声显像中能明显增强肝血管、肝实质回声强度,而在磁共振成像中肝实质信号强度亦较造影前增强,作用时间均持续约30 min;所有兔在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后观察1个月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且各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PLGA是一安全、显影效果好、持续时间长、能实现实时超声及磁共振双重造影的新型多功能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