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该病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50例,并与常规针刺120例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62013年4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669岁,平均(35.1±11.5)岁;病程169岁,平均(35.1±11.5)岁;病程155 d,平均(12.5±7.5)d;伴耳后痛42例。治疗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755 d,平均(12.5±7.5)d;伴耳后痛42例。治疗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770岁,平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儿童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期间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 ,观察 6 氨基己酸 (EACA)对纤溶系统有关变量及术后出血和输血的影响 ,并与抑肽酶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 45例择期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体重 10~ 3 0kg) ,分为抑肽酶用药组 (A组 ,15例 )、6 氨基己酸组 (B组 ,15例 )、对照组 (C组 ,15例 )。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 (T1)、CPB 15min (T2 )、CPB 3 0min (T3)、术后 2h (T4 )、术后 2 4h (T5)分别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D二聚体 (D D)含量、红细胞压积 (HCT) ,记录术后 2 4h心包纵隔引流量 (失血量 )及术中术后输库血量。结果 ①对照组 :术中t PA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 0 1) ,术后 2h仍高于术前 (P <0 0 5 ) ,术后 2 4h恢复正常 ;PAI 1活性术中及术后 2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 (P>0 0 5 ) ,术后 2 4h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5 ) ;t PA/PAI 1比值术中及术后 2h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术后 2 4h恢复正常 ;D D含量术中至术后 2 4h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1)。②用药组 (A组和B组 ) :术中及术后 2ht PA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2hPAI 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中及术后D 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73.
谢海洲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冰  张华东  张晨  李大奇 《中医杂志》2006,47(4):258-259
谢海洲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老从事临床、科研、教学60余载,对内科疑难杂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对脑髓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我们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谢老对老年性痴呆辨治思路及方法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74.
1987年以来我们手术治疗干下室间隔缺损32例伴主动脉瓣脱垂及反流11例。本文就临床特点,手术方法选择及主动脉瓣处理原则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4岁~21岁。干下型室缺直径<0.5cm2例,0.5~1.0cm6例,>1...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干扰素-γ受体(IFN-γR)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的再生.方法 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hronic unpredicped mild stress,CUMS)和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开场分析(open-field test)进行行为学观察.对模型大鼠行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及丙泊酚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疗法,免疫荧光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海马结构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IFN-γR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激 ECT组、应激 MECT组与应激 假电击组比较,开场分析、免疫荧光及原位杂交实验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MECT治疗和ECT治疗均能减少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上IFN-γR的表达,细胞因子(cytokine,CK)可能参与抑郁症的病理机制,MECT治疗疗效可能较ECT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76.
Dr. Xie Haizhou, a renowned TCM physician, comes from an aristocratic TCM family, and is now a distinguished research fellow in China Academy of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主肺动脉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4例,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作者主张心上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即手术治疗。对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前壁者补片应扩大到膜部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8.
9例部分型房室通道缺损的外科治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秦太昌李大奇梁法禹张顺业扬新卫部分型房室通道缺损是心内膜垫缺损的一种类型,其病理解剖特征是:原发孔房间隔缺损伴有二尖瓣大瓣裂,约85%的病人合并三尖瓣隔瓣发育不全或缺如〔1〕。本文就...  相似文献   
79.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1月至1995年12月外科治疗1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病人,其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4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10例生存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无远期吻合口狭窄和肺静脉梗阻发生。UCG检查发现右房、右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P<0.002),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01);左房内径略有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共同肺静脉干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TAPVC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术前左心室发育及其顺应性;手术吻合口通畅和无远期吻合口狭窄或肺静脉梗阻  相似文献   
80.
Carr 1962年首先应用~(131)铯显示心肌梗塞。随后,许多作者证实一系列放射性药物能浓聚在急性梗塞心肌部位,如~(203)汞新醇、~(99m)锝四环素、~(67)镓、~(99m)锝葡庚糖酸盐(GH)、~(99m)锝焦磷酸盐(PyP),~(99m)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