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2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观察人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MDR/P—gp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Celecoxib诱导细胞凋亡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技术以及RT-PCR观察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COX-2与MDR/P—gP表达的变化。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COX-2与MDR/P—gp表达减弱,但非线性相关。Celecoxib可能通过降低COX-2、MDR/P—gp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病历摘要患者男,43岁,农民,半年前始有脐周及下腹部阵发性隐痛,不放射,与进食、体位无关,亦不伴恶心及呕吐,每次持续半小时许。病后月余出现腹泻,每日2~3次,有少量粘液,但无脓血,亦无里急后重感,大便前后腹痛无明显变化。曾多处医院就  相似文献   
53.
奥曲肽逆转肝细胞肝癌多药耐药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分析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糖蛋白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奥曲肽联合化疗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IC50肝癌细胞有生长抑索受体2(SSTR2)、生长抑素受体3(SSTR3)、MDR1、MRP2的表达,奥曲肽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表面MDR1、MRP2的表达。结论 SST可与肝癌细胞表面的SSTR结合,降低其表面MDR2、MRP2的表达,使细胞内细胞毒药物浓度增加,从而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54.
1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胃镜室检查病例,其中胃溃疡(GU)31例,平均3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5例,平均30岁。以上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恶性溃疡不包括在内。对照组30例,平均32.7岁,胃镜活检证实无明显异常者。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液流变学及各级纤维蛋白原指标,并以49例肝炎后肝硬化和3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液粘滞诸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组,其中肝癌Ⅲ期组(n-17,82.3%患者伴有阂脉癌栓形成和/或肝内外血行转移)又比肝癌Ⅱ期组(n=28)变化明显。结论:原发笥肝癌患者存在高滞综合症,它可能在助于门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血行转  相似文献   
56.
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敏感性和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的改变及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4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6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功能性便秘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静态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排便状态下肛管功能长度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对照组。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组34.78%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黏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双功多普勒技术检测了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在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次/d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门静脉流速降低,充血指数上升;脾静脉流速、流量降低、肝动脉、脾动脉的阻力指数及脉动指数降低;肝总血流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肝、脾动脉的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是门脉阻力的良好指标。硝苯地平控释片可通过如下机制降低门脉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人体胃液内所带真菌是否具有还原硝酸盐的作用,从而探讨人类胃癌病因中,真菌因素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对正常8例,浅表性胃炎(CSG)26例,萎缩性胃炎(CAG)22例,胃溃疡(CU)18例,胃癌(GC)19例,共93份胃液进行真菌培养和pH值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并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了还原硝酸盐作用的实验.结果胃液真菌"污染"的情况较严重,不同的pH值范围内,胃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各种胃病患者的胃液内,真菌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也无差异,但是具有还原硝酸盐作用的真菌的阳性率和胃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GC组高于CSG组.结论胃内真菌可通过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而与胃癌有关.  相似文献   
60.
苯丁酸钠对人肝癌细胞分化及P~(21WAF1/CIP1)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HepG2生长抑制、分化和细胞周期阻滞,以及对抑癌基因P21WAF1 /CI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Bel7402,HepG2,应用MTT比色法观察苯丁酸钠对Bel7402,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以RTPCR检测Bel 7402,HepG2细胞中P21WAF1 /CIP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印记法检测P21WAF1 /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苯丁酸钠 2, 4, 8mmol·L-1处理 72h后Bel 7402, HepG2 的抑制率分别为 28. 43 %,57. 61 %, 71. 32 %和 27. 42 %, 57. 11 %, 70. 31 %处理后的细胞成纤维母细胞样改变,细胞阻滞于G期,P21WAF1 /CIP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强。结论:苯丁酸钠抑制 2种人肝癌细胞株的生长,诱导部分人肝癌细胞分化,使细胞阻滞于G1期,苯丁酸钠能诱导P21WAF1 /CIP1基因的表达,增加P21WAF1 /CIP1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