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最高中枢,在调节机体器官功能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丘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较一般 SBI 患者病情更为复杂,病死率也更高。因此,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 SBI 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 SBI 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45例,现将监测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Q-TOF-MS/MS)的安化黑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快速筛选和鉴别的方法,并对安化黑茶生茶及熟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分别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采用Inertsil ODS-2C18色谱柱(250mm×4. 6mm,5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各主要成分,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对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检测;进而在安化黑茶生茶及熟茶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别加入适量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作为实验组,避光室温反应30min后经液质联用分析,并与不加入DPPH的空白组物质进行比较,快速发现其活性成分;并采用对照品、文献比对、质谱裂解规律分析鉴定生茶、熟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结果:依据质谱裂解规律及文献检索,从安化黑茶生茶乙酸乙酯部位中共鉴定出32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从生茶正丁醇部位中共鉴定出28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从熟茶乙酸乙酯部位中共鉴定出31个抗氧化活性成分,从熟茶正丁醇部位中共鉴定出26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利用DPPHHPLC-Q-TOF-MS/MS技术快速筛选和鉴别安化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该研究拟探索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混合的鼻咽癌细胞株与混合的非癌人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MILANO在线分析程序,寻找已知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组化分析鉴定重要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结果MI-NANO分析所有差异表达基因后发现,在鼻咽癌细胞中表达下调比较明显的TGFBR2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在TGFβ抑制性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病过程,而且该基因在鼻咽癌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在免疫组化共检测了56个非癌鼻咽组织和49个鼻咽癌组织后,Mann-Whitney test统计分析发现,与非癌鼻咽组织相比,TGFBR2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1)。结论TGFBR2参与了鼻咽癌发病过程,其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但是否与转移、预后及复发等临床参数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如何减轻留置导尿对患者尿道的损伤。方法抽取观察对象2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10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尿管引流通畅,患者无不适感。结论小剂量固定组能减轻尿道口的损失及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6.
曹鑫  张欢  刘玲 《重庆医学》2016,(21):2953-2955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并参照癌症疲乏量表(CFS)评价患者的疲乏状况,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CRF各维度及总疲乏评分。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绝大多数存在疲乏症状,CRF发生率为97.0%,以中度疲乏为主,其次为轻度疲乏,重度疲乏最少。在第2次化疗时,两组患者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总疲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次化疗时,观察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及总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疲乏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7.
在对肿瘤患者实施的临终关怀中 ,有些护士往往存在着厌烦、应付及解脱心理 ,影响了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这些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包括护士自身、患者、患者家属及社会传说习惯等诸方面。因此 ,护士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应注意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调节自我、提高修养 ,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 ,取得患者、家属甚至社会的配合 ,就能更好地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469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 copies/ml)和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应用核苷或核苷酸类(NAs)治疗、巴塞罗那分期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入组的469例患者中,低病毒载量组243例(51.8 %),高病毒载量组226 例(48.2 %);低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4±10岁,高病毒载量组平均年龄为52±10岁,无显著差异(P>0.05);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男性213例(87.7%),女性30例(12.3%),而在高病毒载量组中分别为205例(90.7 %)和21例(9.2 %,P>0.05);低病毒载量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低病毒载量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44±732) d,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496±278) d,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P<0.01)、血清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P<0.001)、血清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为1.84,CI 为1.57~2.15,P<0.001)、未接受NAs治疗(P<0.01)、血清AST≥40 IU/L(P<0.05)和HBV DNA≥1×104 copies/ml (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血清病毒载量和是否接受NAs抗病毒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9.
患者男,34岁。因右上眼睑红斑、丘疹7年,躯干红斑、鳞屑8个月,于2016年11月来我院就诊。2014年于外院行病理活检示T细胞淋巴瘤,予干扰素α、甲氨蝶呤、甲泼尼龙等治疗,未见好转。8个月前躯干出现散在红斑、鳞屑,未予治疗。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  相似文献   
110.
本例患者临床治疗主要以每周3次规律血液透析为主,并给予降糖、降压、镇静等治疗,加用奥卡西平及氯硝西泮以对症处理。2个月后再次复查,病变范围较前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