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评价米兰标准、UCSF标准、Up-to-seven标准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适应症选择标准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实施的724例肝癌肝脏移植病例数据,其中包括107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对不同选择标准在各组病例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首选肝脏移植患者米兰标准、UCSF标准、Up-to-seven标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75.5%,73.4%.对于补救性肝脏移植,米兰标准、UCSF标准具有与首选肝脏移植一致的有效性,受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83.1%,72.6%;而Up-to-seven标准则不具有一致的有效性,符合该标准的补救性肝脏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仅为49.9%,不符合Up-to-seven标准补救性肝脏移植受者的5年生存率为49.4%,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米兰标准、UCSF标准对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适应症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有效性,Up-to-seven标准有效性则较低;对于补救性肝癌肝移植应进行三维变量的标准选择,包括首次肝切除时肝癌数据、补救性肝脏移植评估时复发肝癌数据以及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16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微环境和血管的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提示,TAMs并非单一起源于骨髓单核细胞。但在不同肿瘤中,其起源、表型与功能仍存在争议。对TAMs的起源及其与M1/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和TAMs作为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TAMs亚群及其在免疫治疗中意义。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用于干预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山茱萸萜类制剂(液体制剂)中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齐墩果酸及熊果酸5种活性成分,为山茱萸萜类成分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添加2 mmol/Lγ-环糊精的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0、360、210 nm;进样量3μL。结果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42~333.33、23.44~750.00、9.11~291.67、10.42~333.33、13.02~416.67 mg/L;供试样品中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5.60%~98.02%,RSD为1.47%~1.89%;重复性试验RSD为1.46%~1.71%;稳定性试验RSD为1.29%~1.76%;6批山茱萸萜类制剂中含有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69.6~680.2、850.1~869.5、94.1~96.4、164.3~166.1、85.6~87.6 mg/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检测山茱萸萜类制剂中莫诺苷、马钱苷、山茱萸新苷、齐墩果酸及熊果酸。  相似文献   
164.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目前认为lncRNA可以从多个维度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功能进行调控。肺癌相关转录物1(LUCAT1)是最早在吸烟的肺癌患者组织中发现的一种lncRNA,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UCAT1在多种类型肿瘤中表达异常,可通过DNA甲基化、竞争性结合靶基因mRNA和蛋白质等多种形式参与分子调控,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临床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LUCAT1在胃癌、肝细胞癌、肾癌、卵巢癌及乳腺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OS等临床特征显著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UCAT1在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在预后评估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5.
背景:婴幼儿肝移植作为肝移植领域的难点,技术难度很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管理困难,目前在国内开展时间短,病例数量少,临床经验相对缺乏。 目的:探讨婴幼儿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6-09/2010-01完成的14例婴幼儿肝移植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2岁8个月,其中活体肝移植8例,劈离式肝移植6例。记录分析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与结论:14例婴幼儿肝移植术后早期有13例存活,1例患儿术后第5天因原葛西式手术吻合口溃疡穿孔致重度感染死亡;其他术后近期并发症依次包括:病毒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3例次、胆道逆行性感染3例次、胆漏3例次、乳糜漏2例次、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例次、药物性精神症状2例次。结果表明婴幼儿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感染及手术并发症为主,对其合理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婴幼儿;肝移植;近期并发症;感染;防治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评估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治疗组自2000年4月至2008年6月间实施的88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术病例,分析该组病例手术特征、生存状况、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结果 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行补救性肝移植病例平均年龄为52.4±9.2岁(26....  相似文献   
167.
目的 探讨体外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我院共施行劈离式肝移植术33例,其中1例于术后10 d死亡,予以排除.其余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3.4岁(6个月~65岁).胆管重建方式胆管端端吻合20例,胆肠吻合12例.胆管并发症的诊断依靠T管造影、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方法.胆管并发症定义为存在需要外科、介入、内镜等方法治疗的胆漏或胆管狭窄.结果 受者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3~54个月).32例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12次胆管并发症(37.5%),其中肝断面胆漏3例(9.3%),胆管吻合口漏4例(12.5%),左肝管残端漏1例(3.1%),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3.1%),缺血性胆管狭窄3例(9.3%).8例发生胆漏的受者中6例经手术或穿刺放置引流后痊愈,2例因腹腔内感染死亡.单因素分析表明,移植物类型、胆管重建方式等均不是肝断面胆漏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全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相比,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尤其是胆漏更为常见.进一步防治胆管并发症是改善劈离式肝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8.
传统的2D细胞培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s)一直被用作肿瘤模型的研究,但其不能联合免疫细胞,限制了这两类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类器官是一种用于肿瘤研究的新型模型,具有整合免疫细胞的可能性,并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生物样本库的构建。此外,类器官模型在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方面也有很大潜力。本文将介绍目前构建类器...  相似文献   
169.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reconstruction of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in right lobe (without middle hepatic ve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5 cases of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right lobe without middle hepatic vein were analyzed, and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were reconstructed. All donors underwent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vascular anatomy, GRWR and graft volume/ESLV. Fifty-one grafts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of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with cold-storage cadaveric iliac veins.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e umbilical veins, recipient intrahepatic portal veins and recipient intrahepatic vein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in the remaining 4 cases. Results One recipient died of obstruction of out-flow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43. One recipient was converted to cadaver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t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because of acute liver function failure. The remaining 53 cases recover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 Reconstruction of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with proper materials in right lobe (without middle hepatic ve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feasible, and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70.
浦东新区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随访的119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总体自我管理得分为(41.67±177;12.26)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生活管理得分最高,症状管理次之,情绪管理得分最低;性别及年龄对生活管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对情绪管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尤其是情绪管理,医护人员今后需要加强病人的自我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