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伊立替康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对63例恶性肿瘤外周血标本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 UGT1A1*28的基因型 TA(6)/TA(6)纯合子、TA(6)/TA(7)杂合子、TA(7)/TA(7)纯合子。结果迟发性腹泻的发生上一般临床特征如患者的年龄、性别、ECOG评分、复发转移灶、合并疾病史、剂量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上,剂量强度是危险因素(P<0.05),余各项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6)/TA(6)正常野生型48例(76.19% ),TA(6)/TA(7)杂合基因型15例(23.81% ),TA(7)/TA(7)纯合突变型0例;基因TA(6)/TA(6)野生型与TA(6)/TA(7)杂合型在患者的性别、年龄、ECOG评分、合并疾病、原发灶的部位与复发转移灶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GT1A1*28基因TA(6)/TA(6)野生型最为常见,TA(6)/TA(7)杂合型次之;迟发性腹泻的发生与剂量强度无明显相关性,UGT1A1*28基因多态性是腹泻危险因素,TA(6)/TA(7)型基因患者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与剂量强度呈正相关,剂量强度越大的患者可能越易发生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混合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混合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基本结构被破坏,不见明显的淋巴滤泡及套区,代之以小-中等大小的比较均匀一致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其细胞质较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比较均匀细腻,核仁不明显或偶见,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异型淋巴样细胞LCA散在较多(+),CD7弥漫较多(+),TdT弥漫较多(+),CD10弥漫较多(+),MPO散在(+);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可见原始幼稚细胞;第一次化疗前后流式细胞学检测分别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第一次化疗前骨髓短期培养法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6、XY、del(11q)。上述淋巴结活检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外周血及骨髓涂片、骨髓流式细胞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支持混合型急性白血病(转换型)的诊断。虽已更换不同的化疗方案,患者化疗效果不明显,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及骨髓抑制,均提示其预后比较差。结论:混合型急性白血病十分少见,一般需要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才能做出诊断,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7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状态。结果: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5.22%(25/71),发现7种突变(Gly12Asp,Gly12Val,Gly12Cys,Gly12Ser,Gly12Ala,Gly12Arg和Gly13Asp),其中1例为Gly12Val和Gly12Arg双突变,其中56.00%(14/25)的突变发生在第十二密码子的第二位碱基,且最常见类型为Gly12Asp。K-ras基因突变率在男性组中低于女性组(χ2=7.904,P=0.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χ2=5.851,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K-ras基因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年龄、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或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多见,可作为筛查是否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式①孕三烯酮;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④根治性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病例。结论根据病变的轻重、年龄、对生育有无要求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迁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存在的困境,进而在教育环境变迁背景下提出改善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建议,即积极探索和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如何占有和选择、案例选取应遵循什么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什么样的反思等,这些都是应当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城市妇女产后哺乳期闭经和避孕行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城市妇女在产后1年内的哺乳类型、闭经状况和避孕行为,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1996年6月起在山东省淄博市5所区级医院分娩的496名产妇进行登记,并对其中有活产的494名妇女于产后42天、4个月和1年时进行访视。1年访视率为98.8%。被访视对象96.1%为初产妇。访视结果显示,完全母乳喂养妇女产后4个月时月经恢复率为14.7%,而混合喂养者为29.2%(P<0.05)。产后第1个月37.7%的妇女避孕,第2个月为62.3%,前3个月以使用避孕套为主。自产后3个月起宫内节育器使用率逐渐增加。寿命表法分析表明,依产后顺序月为序,完全哺乳概率与产后闭经概率的降低呈一致趋势。在产后4个月时产后闭经概率仍为68.2%,提示提高完全母乳喂养率,有助于哺乳期自然避孕的可行性。为保护母婴健康,防止产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应加强服务网络间联系和适时地为产后妇女提供优质服务。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相结合应成为我国基层初级生殖保健的方向。  相似文献   
47.
内外结合治疗白癜风30例吉林省桦甸市中医院(132400)张立英,郑树金,崔发亮【关键词】中药,内服外涂,冷光照射,白癜风,疗效观察我科目1996年5月~1997年5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涂,结合长波紫外线照射6个疗程以内,治疗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对照组大鼠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肝纤维化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60% CCl4橄榄油(0.3ml/100g),连续注射6、10、16 和21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肝中叶,石蜡包埋、切片.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行BMP-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观察肝组织.BMP-7的表达.结果 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仅在肝门静脉及门管区看到少量的胶原纤维,各肝纤维化组大鼠均可见肝组织呈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可见极少量的BMP-7表达阳性的细胞,6周肝纤维化组大鼠可见较多的BMP-7阳性表达细胞,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BMP-7阳性细胞呈递减的趋势,至21周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中基本呈阴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大鼠肝组织BMP-7的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CC1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MP-7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呈负相关的趋势,推测BMP-7可能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肝癌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90例肝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此类病人侥幸、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心理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病情发展。因此,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失时机地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其生存期质量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0.
重度妊高征并发心力衰竭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尽力衰竭(心衰)的认识和防治能力,降低围产儿及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选取19例妊高征并发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表现、心电图、治疗、分娩时机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心电图早期表现,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率等方面与同期妊娠的妊高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妊高征并发心衰患者发病突然,治疗困难,易形成永久性高血压及心脏病,此类患者在发病早期已有心电图的改变,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增高,剖宫产率增高。结论:重度妊高征并发心衰是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及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