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使患者身体衰弱的疾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数庞大且持续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虽然现代医学在药物治疗方面不断改进,但是仍无法克服其致死率高、不良反应明显等不足。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在心,心气亏虚,推动无力,从而导致血脉瘀滞。因此,益气活血法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益气活血药是以补虚扶弱、疏通血脉为主要功效,以治疗气虚血瘀证为主的一类中药。其代表药物有人参、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等,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益气强心,配合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在缓解心气不足、心血不运中显示出了良好疗效。诸多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期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与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系统、内皮损伤、免疫调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心肌能量代谢、心室重构、自噬和凋亡等机制有关。文章旨在总结益气活血类中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宋贵杰教授是甘肃省著名中医骨伤专家 ,在整复上肢骨折有独到之处 ,笔者跟师学习 ,受益颇多 ,借鉴老师的经验 ,自 1993~1998年采用超外展复位法治疗复杂性肱骨上端骨折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15岁 ,平均 3 6.2岁。粉碎性骨折 6例 ,横断骨折 9例 ,形骨折严重旋转移位者 5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者 6例 ,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 3例。伤后至来诊时间最长 7天 ,最短 2小时。2 治疗方法2 .1 复位方法 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仰卧 ,屈肘前臂中立位 ,根据正位 X线…  相似文献   
83.
结核分支杆菌重组38 000蛋白的免疫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结核分支杆菌重组38000蛋白(rMT38)诱发家兔产生抗体的能力及作为血清学诊断试剂的价值。方法将家兔分为6组:PPD+生理盐水(A组),rMT38+生理盐水(B组)rMT38+佐剂(C组),1/2rMT38+1rMT16+生理盐水(D组),1/2rMT38+1/2rMT16+佐剂(E组),rMT16+佐剂(F组))。用ELISA法测C、E两组血清是否与分支杆菌PPD有效叉反应。双向扩散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由于只有单纯的中医理论指导,而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故而广受争议。与此同时,OPG/RANK/RANKL信号轴的发现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大突破。因此,笔者立足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基于中医脏腑亏虚立论,从OPG/RANK/RANKL信号调控机制探讨中医学从"瘀证"论治骨质疏松症的合理性,从而为中医从"瘀"辨治OP以及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三步三位手法”是我国已故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所创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的具有西部陇原特色正骨理筋手法,是根据人体脊柱生理和病理变化特点结合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以“顺生理、逆病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综合临床疗效分析,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基础上系统总结的一套完整的正骨理筋手法。对此手法在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由此从“筋骨并重”探讨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尤为重要,这将明确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理筋正骨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40例纤维肌痛症患者采取理筋手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观测视觉模拟标尺疼痛评分(VAS)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比较,及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达(77.5%);结论:提示理筋手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能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疼痛症状和压痛点减少、几乎无副作用,对治疗纤维肌痛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中医祛腐生肌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固定物感染已成为困扰骨伤预后的主要临床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各类内固定慢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易吸附于生物材料表面生长,并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的建立使得这些细菌能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本文根据中医学"祛腐生肌"的理论,认为运用中医祛腐生肌法可避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且价格低廉,对内固定物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因此,祛腐生肌法防治内固定物感染、促进感染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思考。  相似文献   
88.
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4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35例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21例获得随访.在C形臂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72 min;骨性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6.1周;无1例因针道感染导致外固定支架失效.4例固定过程中出现Ⅰ~Ⅱ级针道感染,通过换药等手段控制.21例术后随访14~36月,平均30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不破坏骨折段端血运,且固定牢固,允许早期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  相似文献   
89.
目的: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术中遵循科学的护理配合,达到顺利完成手术目的.方法:(1)做好术前准备工作;(2)术中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3)注意事项.结果:通过改进和完善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护理方法,明显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痛苦.结论:细致、科学的护理准备和配合,提高了口腔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加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芬太尼复含丙泊酚组(对照组),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在自主呼吸、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上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