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沈艳平  张建成 《中外医疗》2013,32(6):108-10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8月该院收治的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好转治愈率,同时检测生化指标、PTA及血清HBVDNA载量。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加速恢复肝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0—2007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情况、分布特征及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我市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泉州市2002—2007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检测结果等资料。结果泉州市2002—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83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10万。AFP病例男女比为2.6:1,以5岁小年龄组居多,全年各月分布无差异。报告AFP病例未完成OPV基础免疫及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9.8%(18/183)和6.0%(11/183),其中181例为脊灰排除病例,2例为脊灰临床符合病例。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6.2%(176/183),脊灰病毒分离率为4.0(7/176),其中6例为脊灰疫苗株,1例为脊灰疫苗高变异株。75d内随访及时率为99.4%(180/181)。结论2002—2007年泉州市无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的要求,但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仍需加强,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CTGF和TGF-β1的蛋白含量.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01);持续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0.05).心房组织CVF与左房内径(r=0.320,P=0.005)、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与窦性心律组相比,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P<0.001)中均显著上调,持续性房颤组相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高(P<0.05).同时CTGF的蛋白表达与房颤持续时间(r=0.303,P=0.010)及左心房内径(r=0.287,P=0.015)呈正相关.结论 心房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胶原增加和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74.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8年5月甲状腺〈5cm良性结节或腺瘤,经乳沟1.2cm、乳晕0.5cm三孔入路腔镜下使用超声刀游离胸前区、颈前肌群,超声刀处理血管及腺体,完整腺体摘除或腺叶切除。结果35例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快速冰冻提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10~60ml,平均40ml。术后6h下床活动,进流质,颈部引流管术后2d拔除。1例术后皮下淤血,2周后消退。术后住院3~5d,平均4d。术后病理:甲状腺瘤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癌1例。35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乳晕切口无瘢痕形成,美容效果好。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手术切口隐蔽,颈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5.
腹水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很多,但因缺乏特异的临床标记,且无辅助检查结果提供足够的阳性预测值,因此病因学诊断非常困难。随着现代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技术的发展,许多引起腹腔积液的疾病得到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仍需行创伤性检查,如腹腔镜探查活检。然而,很多临床医师对诊断性腹腔镜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或过分顾忌其创伤性,以至于大部份腹水患者得不到及时确诊。我们回顾性分析244例腹腔镜探查活检患者资料,对比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探讨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被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切取右心耳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bFGF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bFGF的mRNA和蛋白在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01),而且慢性房颤组的较阵发性房颤组的明显上调(P〈0.05)。同时,bFGF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r=0.330.P=0.005和r=0.299,P=0.010)及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03和r=0.285,P=0.015)。结论:心房组织中bFGF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与房颤的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房颤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75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手术者,按心律情况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各组心房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BB(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α(PDGFR-αα)、-ββ(PDGFR-ββ)的mRNA水平。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SMA、PDGF-AA、PDGF-BB、PDGFR-αα、PDGFR-ββ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心房组织中PDGF-BB、PDGFR-ββ和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α-SMA的mRNA与PDGF-BB、PDGFR-ββ定量分析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56,P均小于0.01)。结论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PDGF-BB、PDGFR-ββ和α-SM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对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并判断其疗效。方法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66例分为血液灌流组和未灌流组,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30例进行血液灌流的患者中有10例死亡,病死率33.3%;而36例未行血灌的患者中死亡29例,病死率8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8,P=0.0013)。结论早期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9.
恶性肿瘤组织的氧化还原态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组织的氧化-还原态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改变。 方法: 42例原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13例、胃癌14例及结直肠癌15例),以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为对照,测定其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对(GSH、GSSG)的含量及辅酶Ⅱ氧化还原对(NADPH、NADP+)的含量,并据此计算出GSH/GSSG、NADPH/NADP+比值以及GSH/GSSG氧化还原电位值、NADPH/NADP+氧化还原电位值。 结果: 癌组织中的GSH、NADPH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GSH/GSSG、NADPH/NADP+的氧化-还原电位轻度还原偏移(P<0.05)。而GSSG含量及NAD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的GSH、NADPH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其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而在此基础上,其氧化-还原电位仅较癌旁组织轻度偏向还原方向,提示癌组织内仍存有较明显的氧化应激态。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