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通过研究与分析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指导临床选用恰当、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刀配合拔罐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2.
X线钡剂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是其只能显示肠道腔内和黏膜表面形态的变化,不能直观显示肠壁和腔外的改变,同时辐射剂量大、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大,应用价值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多层螺旋CT成为结直肠肿瘤定位和术前分期实用和可靠的方法。我们收集我院拟诊为结直肠肿瘤的6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与钡剂造影和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估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NALP-3炎性复合体、CD^+_4、CD^+_8的表达及肥大细胞计数的影响,探讨附子理中汤对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组,应用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灌胃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附子理中汤组按30 g/kg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20 mL/kg),1次/d,连续2 w。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LP-3炎性体、CD^+_4、CD^+_8在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应用醛品红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ALP-3、CD^+_4的表达、CD^+_4/CD^+_8比值及肥大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结肠黏膜存在炎症反应;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组NALP-3、CD^+_4的表达、CD^+_4/CD^+_8比值及肥大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黏膜炎症反应明显减轻;各组CD^+_8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黏膜NALP-3炎性体、CD^+_4、CD^+_8表达量和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肠道炎性物质的释放,降低过度增强的免疫应答,从而改善肠道免疫功能、保持免疫稳态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社区组织对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检测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社区组织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 HIV检测及对感染者发现的促进作用.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全国范围内15个调查地区与社区组织合作开展MSMHIV检测的结果,并与调查地区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比较,展示社区组织对MSM HIV感染者发现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MSM HIV筛查后结果告知、确认检测、随访及CD4细胞检测情况,并与调查地区医疗机构来源的感染者进行比较,展示社区组织的参与对HIV筛查后相关服务接受情况的作用.结果 调查地区与社区组织合作共动员196 075人次MSM接受HIV检测,累计新发现MSM HIV阳性者7704例,占调查地区累计报告MSM感染者人数的51.7% (7704/14 914).社区组织动员新发现的MSM感染者人数占调查地区当年所有新报告MSM感染者人数的比例由2008年的35.4%(609/1722)上升至2010年的63.7%(2371/3722),2011年为58.3%(3024/5189).社区组织动员所发现的感染者接受筛查结果告知、随访与CD4细胞检测比例[分别为97.3%(4441/4563)、84.6%(2559/3024)、66.1%(1999/3024)]均高于经医疗机构途径发现的感染者[分别为92.8%(13 140/14 153)、79.8%(5589/7002)、52.9%(3705/7002)],初筛阳性者接受确认检测比例[78.6%(3588/4563)]低于医疗机构[85.6% (12 115/14 153)].结论 社区组织能够促进MSM HIV感染者的发现,其所动员发现的MSM感染者已成为项目地区MSM感染者发现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5.
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入手,探讨从在读研究生中选拔德才兼备、表现优秀的研究生,经过双向选择,使他们成为本科生的"小导师",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考核机制,加强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沟通与协作,有效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6.
正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性疾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临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治疗该病的中西医方法很多,但用药繁杂,费用高,寻找有效的药物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痰热清注射液由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惊功效。近年来,痰热清注射液广泛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很多临床研究报道了其临床疗效,然而,这些实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基于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的CT辐射剂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 DICOM )标准定义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 RDSR),实现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统计分析。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软件,通过检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PACS),获取1230份CT检查的RDSR文件。将相关信息提取后,结合扫描部位建立患者剂量数据库。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成年组(10岁以上)及儿童组(0~1岁,1~5岁,5~10岁),分别统计各扫描部位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 CTDIvol )、剂量长度乘积( DLP),估算有效剂量( E);并计算75%分位DLP值,与诊断学参考水平( DRL)相比较。结果成年患者组,CTDIvol与DLP值呈中度正相关(r=0?41),上腹部增强扫描的E最高,其75%分位DLP值超过DRL60%;儿童5~10岁组的CTDIvol高于0~1岁与1~5岁组(t=2?42、2?04,P<0?05), DLP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16),E与年龄呈中度负相关(r=-0?48)。结论应用RDSR获得患者辐射剂量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随着新设备的普及与区域化医疗平台的应用,RDSR将成为剂量学水平调查及个人剂量记录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etS)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根治切除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MetS发生与其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分析,纳入100例行根治切除术的老年PLC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MetS分为MetS组(35例)和N-PLC组(60例)。比较MetS组和N-PLC组患者根治切除术相关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术后随访1年内肿瘤复发视为随访终点事件,统计MetS组和N-PLC组老年PLC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分析合并MetS与老年PL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ALB、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LB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TBIL、ALT、AST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ALB、TBIL、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69.
背景: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0.
<正>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6年至1999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58例,结合文献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急性胰腺炎58例,其中水肿型43例,坏死型15例。男24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5岁。合并胆囊多发结石、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