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院肺部感染住院病例中传统的非典型肺炎本底情况 ,比较以往传统的非典型肺炎与广东省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在流行病学特征上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市 3家医院 2 0 0 1~ 2 0 0 2年肺部感染住院病例的病案材料 ,按广东省传统的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并与广东省 2 0 0 3年 1~4月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调查 5 74 7例肺部感染患者病案 ,其中符合传统的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的病例 86 5例 ,占肺部感染病例数的 1 5 0 5 % ,占住院总病例数的 1 73%。传统的非典型肺炎每月均有病例发生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婴幼儿和 6 0岁以上老年人 ,占 6 0 1 2 % ,职业分布以儿童和离退休人员为主 ,占 5 3 5 3%。同期发生的传统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与 2 0 0 3年SARS病例比较 ,其发病时间、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值分别为1 0 3 2 9、30 1 5 5、4 37 94 ,P均 <0 0 1 )。结论 传统的非典型肺炎发病主要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与SARS流行病学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52.
广东省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广东省 10年来甲型肝炎 (甲肝 )疫苗推广应用情况和人群抗甲肝病毒IgG抗体 (抗 HAV IgG)阳性率 ,在全省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 12个县的 2 4个村 36 90人作为样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抗 HAV IgG ,进行甲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甲肝疫苗接种率为 2 2 74 % ,随着年龄的增长 ,接种率降低 ;1~ 5岁接种率为 5 0 16 % ,6~ 9岁为 4 4 6 4 % ,10~ 15岁为 2 3 79%。各年龄组的城市居民接种率都比乡村居民高。 2 0 0 2年全省抗 HAV IgG阳性率为 70 84 % (2 6 14 /36 90 ) ,标化率为 79 11%。农村抗 HAV IgG阳性率(72 4 5 % )高于城市 (6 5 93% ) ;女性 (74 4 0 % )高于男性 (6 7 4 7% )。 1~ 14岁有甲肝疫苗接种史者抗 HAV IgG阳性率 (6 9 38% )高于同年龄组无甲肝疫苗接种史者 (4 7 4 6 % )。无甲肝疫苗接种史者年龄越小 ,抗 HAV IgG阳性率越低。 2 0岁以后 ,无论是否接种甲肝疫苗 ,人群抗 HAV IgG阳性率均 >90 %。目前广东省属于甲肝中流行区 ,预防和控制甲肝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免疫策略是 :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 ;加速实施对较大年龄儿童的扩大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53.
聚类在流行病学分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流行病学分层分析的问题。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以广东省1997~1998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实例,进行聚类分层分析。结果:聚类分层分析提高了分层分析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混杂偏倚,避免了错分偏倚的产生。结论:聚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分层的方法,合理解决当混杂因素分层界限不清或存在矛盾时,如何进行分层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NF-κB结合位点在NOD2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含有NF-κB结合位点的人NOD2基因启动子序列,以切除启动子的pEGFP-N3作为框架结构,将这段序列进行酶切并定向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N3中,构建含有NF-κB结合位点的人NOD2基因启动子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瞬时转染HeLa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能否在NOD2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下表达报告基因GFP.用突变试剂盒将重组质粒pEGFP-N3-NOD2wt中的NF-κB结合位点缺失突变,将构建的突变重组质粒mpEGFP-N3-NOD2瞬时转染HeLa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EGFP-N3-NOD2wt和mpEGFP-N3-NOD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且NF-κB结合位点突变成功.细胞转染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N3-NOD2wt转染HeLa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绿色荧光,而突变质粒mpEGFP-N3-NOD2荧光强度明显减弱,与未转染质粒相近.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有NF-κB结合位点的人NOD2基因启动子的重组质粒和含有NF-κB结合位点缺失突变的重组质粒;NF-κB结合位点突变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巾绿色荧光表达明显减弱,说明NF-κB结合位点在NOD2基因调控中发挥了正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NOD2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经过连续 6年的低水平流行 (发病率 0 13/10万~ 0 19/10万 )后 ,2 0 0 3年发生局部地区的流行。为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对当年乙脑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乙脑疫情波及全省 2 1个市中的 19个市 ,乙脑发病率 0 5 0 /10万 ,病死率 7 81%。其中 4个市的病例数占全省的 6 8 4 9% ( 2 6 3/384 )。 6月为发病高峰 ,当月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 6 5 10 %。乙脑病例中≤ 6岁占 5 7 5 5 % ,7~ 9岁占 2 9 4 3% ,≥ 10岁占13 0 2 % ,与往年相比 ,2 0 0 3年大年龄组病人比例有增高的趋势。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乙脑病例的82 0 3%。为了控制乙脑流行 ,5~ 6月在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灭活疫苗应急接种 ,在非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 ,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达 96 6 8% ( 5 5 4 4 4 81/5 7346 5 9)。结果使全省乙脑流行时间缩短了 1个月。为全面落实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建议把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56.
全球疾病防治重点逐渐从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病 ,其中以糖尿病最为突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 ,是以胰岛素作用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 ,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 ,新兴的分子流行病学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流行病学人群调查方法相结合 ,从基因水平阐明NIDDM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而使NIDDM的病因研究深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对目前国内NIDDM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胰岛素受体 (INSR)、已糖激酶Ⅱ (HK2 )、葡萄…  相似文献   
57.
广东省200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 0 0 2年7~8月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全省分4层共抽取12个县,2 4个村,386 4人作为研究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甲型肝炎(甲肝)病毒(HAV)IgG、抗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IgG、抗 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IgG ;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 全省抗 HAV标化流行率6 9. 0 4 % ,乙肝病毒(HBV)标化流行率6 8 .94 % ,抗HCV标化流行率2 . 2 5 % ,抗HEV标化流行率7. 2 9%。甲、乙、丙肝标化流行率城市低于农村,戊肝标化流行率则城市高于农村;甲、乙、戊肝标化流行率都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甲肝标化流行率男性(5 0 . 92 % )低于女性(5 8 .73% )(P =0 . 0 0 0 ) ,乙、丙、戊肝标化流行率男、女性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炎有混合感染:双重型混合感染占37. 78% ,3个型别、4个型别的混合感染分别占3 5. 5 %和0 . 14 %。结论 揭示了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1~9岁儿童HBV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广东省属甲肝中度流行区,提出全省甲肝的免疫控制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8.
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和免疫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广东省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广东省1992~2003年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和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等资料。结果乙肝疫苗1992年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逐渐完善,1997年、2003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3.6%、93.1%;1993~2003年乙型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80/10万,从1993年的28.85/10万上升至2003年的33.00/10万,其中0~4岁组和5~9岁组分别由17.05/10万、26.10/10万下降至6.36/10万、6.72/10万;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16.76%下降至2002年的13.28%,其中1~4岁组和5~9岁组分别由16.76%1、9.14%降至4.86%、6.39%,10~59岁组变化不大。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能显著地降低乙肝发病率和HBsAg携带率;今后在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同时,应考虑开展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重点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59.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现状。方法采用典型调查和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4个市13个乡镇的602名本地儿童和598名流动儿童。结果本地儿童建证率为100.0%,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四苗全程及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5.2%、92.5%、93.9%、94.7%、81.4%、82.2%。流动儿童建证率为88.7%,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四苗全程及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分别为59.4%、53.2%5、2.6%、57.4%、41.8%4、2.6%,均低于本地儿童(均P<0.01)。不同年龄流动儿童建证率、各苗接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流动儿童接种率具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均P<0.01)。省外流动儿童各苗接种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均低于省内流动儿童接种率(均P<0.01)。结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较低,应加强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水痘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科学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25名约24月龄儿童,分为单独接种水痘疫苗组以及联合接种水痘和乙脑疫苗组,分析加强免疫前后水痘抗体水平和疫苗接种安全性。结果加强免疫前,单独接种组以及联合接种组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90%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3,P0.001)。联合接种组的水痘抗体GMT高于单独接种组(t=-7.133,P0.001)。加强免疫后,2组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单独接种组的水痘抗体阳转率高于联合接种组(χ~2=24.589,P=0.001)。2组的水痘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P=0.097)。单独接种组和联合接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和12.9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263),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适龄儿童单独接种水痘疫苗或同时接种水痘与乙脑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