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催产素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予雌性未育成年小鼠皮下注射外源性催产素(OT),观察不同剂量OT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OT对小鼠胚泡着床均有抑制作用;对未着床鼠的黄体细胞形态学观察,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黄体细胞界限模糊不清,胞浆含量减少,出现核固缩,且呈剂量反映关系;随OT剂量增加,各组血清中雌二醇(E2)浓度逐渐升高,而孕酮(P)的浓度却降低。提示OT抑制小鼠胚泡着床可能与干扰卵巢黄体细胞的机能导致P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2.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7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 70岁以上食管癌及贲门癌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74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整个围手术期手术指征的掌握 ,术前合并症的治疗、麻醉及手术方式选择 ,术中使用抗生素 ,术后行支纤镜吸痰 ,术后个体化地提早拔除胃管等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发生肺部感染 16例 (2 1 6% )中治愈15例 ,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 ,死亡 1例。行气管切开 1例。无术中死亡。结论 :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均应有特殊了解及处理个体化 ,且应以防治肺部感染为整个围手术期之重点工作 ,需于围手术早期开始着手 ,综合多手段 ,加之个体化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构建慢病毒表达小鼠CARM1基因shRNA的质粒,观察其在小鼠畸胎瘤P19细胞中对CARM1的表达抑制效率.验证CARM1 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进一步筛选得到稳定敲低CARM1的小鼠畸胎瘤P19细胞系.方法 设计并且合成针对小鼠CARM1 mRNA不同部位的4组shRNA序列,以Age Ⅰ和EcoR Ⅰ克隆入pLKO.1慢病毒载体中,得到含shRNA的慢病毒表达质粒.氨苄青霉素筛选后,DNA测序鉴定结果.鉴定正确的质粒大量制备后,与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psPAX2、pMD2.G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得到具有感染能力的慢病毒.将含病毒的培养基上清感染P19细胞后,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CARM1稳定敲低的P19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鉴定.结果 测序鉴定表明4组CARM1 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4组CARM1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中的2组可有效地抑制小鼠畸胎瘤P19细胞中CARM1基因的表达,即pLKO.1/CARM1 shRNA2、pLKO.1/CARM1 shRNA3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CARM1基因的shRNA的慢病毒表达质粒并筛选得到稳定敲低CARM1表达的P19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CARM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d7促进Ngn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小鼠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d7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小鼠Setd7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3tag-6中,之后转染HEK 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其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在神经分化模型(全反式维甲酸诱导P19神经分化)中,Setd7对神经分化关键基因Ngn1的调控;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Setd7对Ngn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小鼠Setd7 siRNA干扰质粒,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抑制效果以及对 Ngn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小鼠Setd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在HEK 293T细胞中有效表达;Setd7可促进Ngn1 mRNA表达;Setd7能够促进Ngn1启动子活性; 降低Setd7抑制Ngn1 mRNA 表达.结论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d7能够促进神经分化关键基因Ngn1的转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 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 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PIH1D1对其结合蛋白SNF5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CHX)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抑制作用找到SNF5的降解路径,而后转染PIH1D1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其对SNF5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得到CHX和MG132的最佳作用浓度;SNF5通过蛋白酶体依赖的途径降解;PIH1D1抑制SNF5的降解,从而稳定SNF5.结论 PIH1D1可能通过阻断蛋白酶体依赖途径,抑制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NF5亚基的降解,从而起到稳定SNF5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在人类细胞中GAGA元件相关蛋白(GRP)是否对含有果蝇GAGA元件(dGAGA)的启动子具有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共转染果蝇GAGA因子(dGAF)、GRP与含有野生型或突变型dGAGA的ftz启动子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利用实时RT-PCR检测启动子活性;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检测Jurkat细胞核抽提物与dGAGA探针的结合.结果 Jurkat 细胞内,GRP既可单独、也可协同dGAF激活含野生型GAGA元件的ftz启动子活性,使该活性在一定范围内以剂量依赖关系升高,过量时,则引起阻遏作用;而GRP与dGAF均不能激活含突变型GAGA元件的ftz启动子.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初步显示Jurkat 细胞内有与GAGA元件结合的蛋白存在.结论 Jurkat细胞中有人类GAGA元件结合蛋白存在,它既可与GAGA元件结合直接参与人类基因的调控,又可介导依赖于GRP剂量对相关基因的双向调节.  相似文献   
6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近3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对耐药菌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2004年1月-2006年12月人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结果.结果 在检出的77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60.1%,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占13.7%,主要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占26.2%;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上述菌株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药耐药,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病原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0.
热休克诱导细胞周期素D1表达水平降低的转录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热休克效应的表达调控机制.方法:以RT-PCR技术研究细胞周期素D1mRNA水平的变化;构建一系列人细胞周期素D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通过报告基因方法确认细胞周期素D1启动子的热休克效应区.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技术检测核心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情况.结果:热休克造成细胞周期素D1mRNA水平下降;报告基因结果显示人细胞周期素D1基因的热休克的效应区位于-50~+141bp范围.核心启动子区组蛋白H3第九位赖氨酸乙酰化程度降低.结论:热休克抑制人的细胞周期素D1基因的启动子转录活性,其效应区位于核心启动子的-50~+141bp范围.热休克效应与核心启动子区的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