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2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437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44篇
综合类   816篇
预防医学   346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350篇
  1篇
中国医学   33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分析1982年与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蔬菜水果摄入量及其变化特征。  方法  以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18 237名与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的5 819名6~17岁儿童为对象,分别用称重记账法与3 d 24 h膳食调查法收集儿童食物摄入情况,分析并比较两个年份学龄儿童的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及达到WHO推荐摄入量的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蔬菜摄入量从1982年的300.4 g下降到2012年的185.8 g(Z=45.9, P<0.001);学龄儿童水果摄入量由1982年的28.2 g增加到2012年的45.9 g(Z=36.8, P<0.001)。学龄儿童蔬菜水果总摄入量达到WHO推荐量80%及以上的比例由1982年的42.2%下降到2012年的21.6%(χ2 =809.9, P<0.001)。1982年和2012年,男生蔬菜摄入量均高于女生,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水果摄入量均为城市儿童高于农村儿童。  结论  2012年与1982年相比,我国6~17岁儿童蔬菜摄入量下降较多,水果摄入量有所增加,2012年与1982年儿童蔬菜与水果摄入量均不足,建议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儿童蔬菜与水果的消费,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1982年与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和能量的营养素来源及变化特征。  方法  分析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简称“2012年营养调查”)中参加膳食调查的6~17岁儿童的膳食摄入情况。198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5 d采用家庭食物称重记账法收集,2012年的膳食信息连续3 d采用24 h膳食回顾与3 d家庭油、盐、调味品称重相结合方法收集。  结果  从1982年到2012年,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日平均摄入量由(2 216.5±19.0)kcal/d下降至(1 766.4±30.6)kcal/d(t=45.05, P<0.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3.7±0.4)%下降至(55.5±0.6)%(t=102.10, P<0.001);蛋白质供能比由(10.8±0.1)%增加至(12.3±0.2)%(t=-33.40, P<0.001);脂肪供能比由(15.2±0.3)%增加至(33.2±0.5)%(t=-105.22, P<0.001)。脂肪供能比超过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上限(30%)的6~17岁儿童比例由1982年的6.1%增加至2012年的59.8%。  结论  2012年和1982年相比中国6~17岁儿童膳食能量摄入水平下降,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例发生变化,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营养宣传教育,引导6~17岁儿童合理饮食,调整城乡6~17岁儿童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43.
高血压病各期均可引起眼底视网膜动脉的改变 ,而做为主干的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血流状态直接影响视网膜血流及生理功能 ,也反映周身血管阻力情况。因此 ,检测CRA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参数。现将 30例高血压病和 2 0例正常组CRA血流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高血压组 :30例 (6 0眼 ) ,为本院住院患者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1]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41~ 81岁 ,平均 5 8 6 3± 10 2 3岁。病程 1~ 2 8年 ,平均 8 77± 6 82年。按眼科学高血压病眼底分级法[2 ] :将其分成三…  相似文献   
44.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 ,34岁 ,农民 ,因煤气中毒右小腿烧伤后肿痛 15d收入院。患者因煤气中毒晕到后烧伤右小腿 ,伤后约 10min被他人发现救起 ,于当地医院给予吸氧及外用烧伤灵抗感染治疗 ,15d后转入我院。查体 :体温37℃ ,脉博 :82 /min ,呼吸 :18/min ,血压 :16 / 12kPa ,体重 :70kg。烧伤创面主要位于右小腿胫前约 2 5cm× 10cm ,创基呈黑色干性坏死 ,胫骨外露约 15cm× 2cm ,呈灰白色 ,痂下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有恶臭味 ,坏死界限清楚 ,足背动脉博动好 ,末梢血运好 ,足趾活动灵活 ,活动时小腿疼痛加重。辅助检…  相似文献   
45.
我院 1993年 2月— 1999年 12月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76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7例 ,女 2 9例 ,年龄 5 8~ 79岁 ,平均 6 2岁。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按Evan’s标准分型 :Ⅰ型 12例 ,Ⅱ型 2 2例 ,Ⅲ型 2 6例 ,Ⅳ型 16例。1.2 治疗方法 局麻下先行股骨髁上骨牵引 ,并辅以手法复位调整对位对线满意后 ,结合C型臂X线透视。查无内翻畸形后 ,予以外展支具固定。此支具具有夹板 4块 ,内外侧夹板远端有沟槽便于与牵引的骨圆针相接 ,而且可以在沟槽内上下滑行 ,大腿根部有 2块半圆型金属圈套各连一可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槐花散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各药味的活性成分,以UC为疾病背景构建网络图,预测槐花散抗UC药效作用靶点,采用UC动物模型对预测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收集不同厂家共10批次槐花散测定指纹图谱,筛选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并利用分子对接对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预测靶点进行虚拟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25个槐花散的活性成分和105个共有靶点,通过分析筛选出槐花散共5个潜在药效靶点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槐花散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便血症状和疾病活动指数,增加UC小鼠的体质量,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下调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a、Il1b和Akt1 mRNA的表达,上调Il6、Tp53 mRNA的表达。通过指纹图谱共获得8个共有峰,筛选并指认出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将其与上述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发现槲皮苷、胡薄荷酮、新橙皮苷及柚皮苷与5个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4 kJ/mol。结论:槐花散调节IL-6、TNF-α、IL-1β、AKT1及TP53等靶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槐花散中质量标志物作用于上述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47.
年轻乳腺癌病人预后较差,与侵袭性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的外科手术抉择需要综合权衡肿瘤生物学特征、病人的自身需求、社会家庭支持因素等各个方面。对于早期肿瘤应当积极开展保乳手术,对于临床分期较晚的肿瘤,建议参照分子分型积极开展新辅助治疗,或者实施合适的乳房重建技术。临床医师应当为病人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与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外科手术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椎间盘自发性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成年日本大耳兔9只,雌雄不限,平均体质量2 kg。将兔处死后取脊柱髓核组织,经消化、分离、培养后获得传代髓核细胞,将生长良好的髓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根据不同时效的低氧环境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常氧浓度下培养6 h)、低氧6 h组(2%O2浓度下培养6 h)、低氧12 h组(2%O2浓度下培养12 h)、低氧24 h组(2%O2浓度下培养24 h)和低氧48 h组(2%O2浓度下培养48 h)。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3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及水通道蛋白3(AQP3)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低氧12、24和48 h组比较,低氧6 h组细胞凋亡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氧各组细胞HIF-1α和ASIC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AQP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低氧12、24和48 h组比较,低氧6 h组HIF-1α和ASIC3 mRNA表达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短时间低氧环境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凋亡,从而加速椎间盘突出组织自发性吸收进程,其机制可能与HIF-1α和ASIC3的表达增加及AQP3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9.
0 引言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患者是否适宜作肾移植 ,目前尚存争议 .为此我们对 1988/ 1996在我院手术的 12例 HBV标记阳性肾移植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肾移植 12 (男 8,女 4)例 ,年龄 18~ 5 0 (平均36 )岁 .原发病 :肾小球肾炎 10例 ,高血压肾病 1例 ,多囊肾 1例 .术前无黄疸史 ,肝功能正常 ,12例 HBV标记均为阳性 ,其中表面抗原 (HBs Ag)、e抗原 (HBe Ag)及核心抗体 (抗 - HBc)阳性 4例 ,Hbs Ag,e抗体 (抗 - HBe)及抗 - HBc阳性 2例 ,HB-s Ag阳性 6例 .术后常规使用二联疗法 (环孢素 A+激素 ) .2…  相似文献   
50.
报告23 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经验,认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减轻了对心脏的损害,心内操作中保持较深的麻醉和注射艾司洛尔降低心率至50 ~60b/min ,既可降低氧耗,又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转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