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目的 制备一套可对IPV-D抗原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的参考品。方法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制备出3套用于IPV-D抗原Ⅰ、Ⅱ、Ⅲ型的参考品;每个型别参考品有22份样品,包含10份阳性参考品,10份阴性参考品,1份灵敏度参考品,1份精密性参考品;每个型别参考品经9人次标定。结果 IPV-Ⅰ、Ⅱ、Ⅲ型参考品中10份阳参全部阳性,10份阴参全部阴性,灵敏度标定值分别1413.13、1684.66、1561.95DU/ml,精密性参考品平均CV值分别为4.52%、6.54%、5.68%;参考品37℃放置5天,反复冻融5次稳定性良好。结论 制备的IPV-D抗原检测试剂参考品经各项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可用于IPV-D抗原检测试剂的质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合成依折麦布原料药中的2种主要杂质。方法依折麦布(1)经氯代铬酸吡啶盐(PCC)氧化制得杂质Ⅰ;以依折麦布中间体1-(4-氟苯基)-3(R)-[3-(4-氟苯基)-羟丙基]-4(S)-[4-(4-苄氧基)-苯基]-氮杂环丁烷-2-酮(2)为原料经催化氢化反应制得杂质Ⅱ。结果所得2种杂质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确证,纯度经HPLC检测可达98%以上。结论解决了依折麦布杂质的来源问题,为依折麦布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了解濮阳市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艾滋病相关知识各项指标及膳食情况。结果 HIV病毒问题的正确率为82.80%,但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较差。每天膳食中包含肉类等高蛋白食物者较少(占39.40%),饮食习惯方面,每天就餐次数3次者占16.90%,每日就餐两次者占63.40%,73.2%的患者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能摄入蔬菜、水果类的患者占50.70%、35.21%。结论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就餐不规律,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和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量较少,特别是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量不足。因此,社会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比较检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不同检测方法、不同生产厂家(A、B、C、D、E)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方法对EV71及CA16各10个病毒株进行稀释,取原倍、10-3及10-63个浓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用不同厂家的检测试剂)、RT-PCR法、ELISA法及细胞培养4种方法进行检测,每种检测连续重复3次,然后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V71及CA16经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后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度最高,依次为细胞培养法、RT-PCR(VP1)法及ELISA法;细胞培养法、RT-PCR(VP1)法及ELISA法的特异性较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高,但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均出现不同程度非特异的假阳性结果;不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中,D厂家试剂检测EV71和C厂家试剂检测CA16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最高。结论 RT-PCR(VP1)方法更适于检测EV71及CA16,如条件许可则建议联合采用细胞培养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5.
岳磊  岳鑫  郭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208-5209
目的探讨以高分子材料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LA/CL 80∶20)为载体制备的担载丝裂霉素C纳米纤维的药物释放规律。方法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载药纳米纤维的理化性质评价;利用PBS为稀释液,制备不同浓度丝裂霉素溶液,酶标仪于363 nm处读取OD值,根据所得OD值与其对应的浓度制作丝裂霉素标准品的标准曲线,以此曲线测量不同质量载药纳米纤维在PBS中的药物释放率。结果 (1)微观表现为纤维呈连续直线状,无卷曲,粗细较均匀,表面光滑,无药物积聚,成均一网格状。(2)载药纳米纤维在PBS中可缓慢释放,于第5天达到最大释放浓度,其后维持不变,不同质量的纳米纤维释载药率约为10%左右。结论担载丝裂霉素C纳米纤维PLCL(LA/CL 80∶20)理化性质稳定,载药均匀。担载丝裂霉素纳米纤维可实现低浓度释放且维持时间延长,符合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分析应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7~2016-10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Vs)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23例,良18例,一般14例,差5例。对照组优15例,良13例,一般13例,差19例,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纳洛酮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改善后循环,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至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值的相关性.结果 10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男女比例为...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葎草酮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N-乙酰基转移酶1(NAT1)酶动力学常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以NAT1酶特异性底物对氨基苯甲酸(PABA)为底物,以SGC-7901完整细胞及细胞质内PABA被NAT1乙酰化为Ac-PABA的速度为NAT1酶的反应速率,采用双倒数作图法,以底物PABA浓度的倒数对NAT1反应速率的倒数进行直线回归,得出回归方程,计算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结果酶动力学研究表明,以PABA为底物,对于SGC-7901完整细胞,阴性对照组的Km和Vmax分别为(3.910±0.087)μmol/L、(0.306 0±0.006 7)pmol(1×106个细胞),葎草酮组的Km和Vmax分别为(3.830±0.123)μmol/L、(0.275 0±0.005 8)pmol(1×106个细胞),对于SGC-7901细胞质,阴性对照组的Km和Vmax分别为(760.2±210.2)μmol/L、(0.191 0±0.043 7)pmol/(mg.min),葎草酮组的Km和Vmax分别为(449.0±72.9)μmol/L和(0.094 0±0.010 4)pmol/(mg.min),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对SGC-7901完整细胞或细胞质中的NAT1酶,阴性对照组和葎草酮组的Km没有统计学差异,而Vmax有显著差异。结论葎草酮是SGC-7901人胃癌细胞NAT1酶PABA底物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