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浓度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100株肺炎链球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MIC浓度检测和苯唑西林(OX)的K-B法检测.结果 ①100株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占13%;头孢噻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都为6%;对红霉素、克林...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行耳再造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0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行耳再造术患儿进行综合临床护理。结果:10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再造耳形态逼真,经随访耳廓的主要结构如外耳轮、三角窝、耳甲腔、耳垂等形态良好,与正常耳基本一致。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患儿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胸部外伤患者64层螺旋CT及胸片,比较两者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果 64层螺旋CT和胸片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9.4%、91.3%、99.6%和66.6%、96.3%、54.5%、97.8%;两者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64层螺旋CT在肋骨及肋软骨诊断价值优于普通平片。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健侧刺激组、患侧刺激组及对照组(每组1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患侧刺激组及健侧刺激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患侧或健侧脑皮质M1区进行rTMS治疗,持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及40 d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巴氏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各组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另外每组各随机挑选3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0 d时的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对各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NAA/Cr)进行比较.结果 健侧刺激组及患侧刺激组NIHS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且以健侧刺激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患侧刺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MEP潜伏期及CMCT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健侧刺激组CMCT在治疗后10 d及40 d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及患侧刺激组NAA/Cr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低频rTMS治疗能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皮质兴奋性及ADL能力,缓解神经元受损程度;刺激健侧或患侧脑半球M1区均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受损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以刺激健侧脑半球的疗效相对较显著.  相似文献   
96.
目的:颅底显微外科的不断开展,迫切需要有关Wills环前部的显微解剖资料。方法:在放大6~25倍显微镜下对20例成人尸体大脑半球的Willis环前部血管及穿支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结果:大脑前动脉第一段起始处直径(2.53±0.61)mm,长(15.03±2.75)mm,发出(11.93±2.79)支直径(0.27±0.12)mm的穿支;20例前交通动脉共37支,1支的占40%、2支以上的占60%,直径(1.29±0.58)mm,长(3.09±1.22)mm,发出(4.20±1.60)支直径(0.36±0.15)mm的穿支;Heubner回返动脉共有47支,起始处直径(0.79±0.22)mm,长(25.28±8.04)mm,发出(6.23±2.76)支直径(0.63±0.12)mm的穿支。结论:熟练掌握Willis环前部的显微解剖、保护好各穿支血管是在Willis环前部动脉瘤和鞍区肿瘤显微手术中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50例Willis环前部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Ⅴ级)的显微手术治疗,以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来我科首诊的自发性蛛钢古腔出血(SAH)的病人作头颅CT,对高度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争取12小时、最迟72小时内(但由外院转诊已错过急性期均在两周后)经Yasargil‘s翼点入路开颅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相似文献   
98.
99.
分析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均获成功。其中5例保持颈内动脉通畅,讨论了球囊栓塞术的方法,治疗效果及球囊充填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简称BV)与其它病原菌在诊断阴道感染中的关系。方法 对42例检测标本进行唾液酸酶(即诊断BV),支原体、衣原体、淋菌及真菌培养等检测。结果 在42例检测标本中,BV阳性23例,占54.8%,其中混合感染11例,占26.2%,单独BV阳性12例,占28.6%。单独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8例,占19.1%。单独真菌感染1例,占2.4%,单独淋菌感染1例,占2.4%,全阴性9例,占21.4%。结论 女性阴道感染患者除做支原体、衣原体、淋菌及真菌培养等检测外,还应该重视BV的检测,BV的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既可引起混合感染,也可引起单独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