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临床类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71例HT患者,按甲状腺功能分3组,HT甲亢组26例,HT甲减组24例,HT甲功正常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2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应用二维条件测量甲状腺的大小及甲状腺上动脉的血管内径,同时观察实质回声的特征,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实质的血流分布情况,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甲状腺上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分析甲状腺功能与上述观察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①3组HT患者甲状腺侧叶的宽径、厚径和峡部的厚径均较正常组数值增大,其中侧叶的厚径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HT甲亢组甲状腺侧叶的长径较其他组增大。②HT甲亢组及HT甲功正常组的实质回声以弥漫性减低、局限性片状减低为主,HT甲减组的实质回声以弥漫性减低伴纤维条索样强回声和结节样的回声改变为主。③实质内血流的分布范围在各组间均有差异,桥本甲功正常组的实质血流以0级、Ⅰ级为主,桥本甲减组以Ⅰ级、Ⅱ级血流信号为主,桥本甲亢组的实质血流以Ⅱ级、Ⅲ级为主。④甲状腺上动脉的PSV测值在各组间均有差异;3组HT患者的RI测值均较正常者增高,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⑤HT甲减时,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流速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HT甲状腺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2.
正常小儿髋臼盂唇3.0TMR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3.0T MR研究正常小儿髋臼盂唇MR影像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名4天~14岁正常小儿髋臼盂唇MR表现,按年龄分成4组:0~3岁(A组),4~7岁(B组),8~11岁(C组),12~14岁(D组).对所有小儿均行3.0T MR髋关节轴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①盂唇的形态分为三角形、扁平形和缺如型三种,其中三角形最常见,占78.29%.②不同年龄组以及髋臼盂唇不同部位间的形态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角形在D组以及髋臼盂唇前部的构成比最高.③髋臼盂唇内的稍高信号最常见于前部.结论 正常小儿髋臼盂唇的形态和信号强度具有年龄和部位特征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3.
双孔二尖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本文报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双孔二尖瓣畸形伴室间隔缺损1例。 患者,男,20岁。因劳累后心悸、胸闷半年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Ⅳ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X线:心脏向左扩大,肺血增多。ECG: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酸枣仁生品及其炮制品的HPLC-ELSD指纹图谱,并对酸枣仁生品和炮制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YMC Triart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建立生品酸枣仁和炒酸枣仁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并采用LC-MS法对酸枣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12批生品酸枣仁样品中有17个共有峰,12批炒酸枣仁样品中有15个共有峰,各样品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从生品酸枣仁样品中成功鉴别出9个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良好,可作为控制生品酸枣仁、炒酸枣仁质量的分析方法,并能很好地区分、鉴别酸枣仁生品和炮制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梅花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验证该法在梅花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与适应性。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355 nm;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绿原酸、异槲皮苷、芦丁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梅花药材中4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梅花中金丝桃苷与绿原酸、异槲皮苷、芦丁的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梅花中4种不同成分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辽藁本药材UPLC特征图谱,比较分析辽藁本药材与水提后不同温度下干燥药渣的特征图谱差异性,为其水提药渣保存和二次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UPLC特征图谱采用YMC Triart-C_(18)(2.1 mm×100 mm,1.9 m)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此外,采用不同温度对药渣进行干燥,测定其特征图谱并与原药材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辽藁本药材U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5个共有特征峰,并指认了阿魏酸和藁本内酯两个色谱峰,药渣中藁本内酯存在大量残留,且不同干燥温度存在一定影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直观评价辽藁本水提药渣与原药材间的变化,同时优选了药渣干燥条件,为药渣后期的保存和二次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计量学评价两者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Xselect HSS T3(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建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皂角刺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采用18批皂角刺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18批皂角刺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建立18批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特征峰进行成分鉴定,建立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含量、指标性成分含量、转移率、特征图谱为指标,研究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8批标准汤剂出膏率为3.66%~5.99%,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3.38%~47.62%,饮片特征图谱共标定8个特征峰,均能传递到标准汤剂中,并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饮片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0,特征图谱可作为共性质量特征用于皂角刺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7.32%、24.10%。结论:可为皂角刺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皂角刺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建立UPLC指纹图谱比较穿心莲主茎、侧茎、叶3个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穿心莲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ORTECS UPLC T3色谱柱(100 mm×2.1 mm,1.6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运用相似度评价、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14批(S1~S14)穿心莲主茎、侧茎、叶的U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中,穿心莲主茎、侧茎、叶均确定了13个共有峰,并指认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5个特征峰;除S3、S7、S9外,穿心莲主茎、侧茎、叶UPLC指纹图谱与相应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0;热图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区分主茎、侧茎和叶;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了4个VIP值>1、P<0.05的差异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较为整体、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穿心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对穿心莲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优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单纯疱疹病毒注射液(OrienX010)对肿瘤细胞人乳腺癌细胞(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的杀伤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在不同时间加入不同浓度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抑制剂/ROS清除剂,确定对试验影响最小,且能有效去除活性氧的条件。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精密度和适用性验证。分别采用优化前、后的方法对同一批号OrienX010样品进行3次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检测,确定优化前、后方法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用不同代次的MCF-7细胞进行试验来确定细胞可使用代次。结果:在加入CCK-8(Cell Counting Kit-8)试剂前30 min左右,每孔加入50倍稀释的ROS抑制剂/ROS清除剂10μL为最佳条件。同一试验人员于同1 d 6次测定OrienX010的杀伤活性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半数有效量(me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